「產前檢查」科技愈益發達,卻有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將唐寶寶生下來?!
三月二十一日是全球唐寶寶日。之所以是二十一日,是因為唐寶寶(唐氏症孩子)除了和一般孩子一樣有二十三對染色體之外, 還多了一個第二十一號染色體。這是由John Langdon Down於一八六六年發現一群人有相同的特徵,於是便取其姓氏來定名為唐氏症。今年則是紀念 Jerome Lejeune發現第三個二十一號染色體的五十週年。
發現這些孩子有什麼樣的共同點嗎?是的,唐寶寶看起來除了膚色、髮色的差異之外,四肢外型的特徵都非常相似,臉部扁平、有著塌鼻子、短額頭、眼睛向外斜。各位看不到的,是這個二十一號染色體所在位置對唐寶寶造成的各種影響:如肌肉無力、先天性心臟病、智力、視力或聽力上的障礙。孕婦透過羊膜穿刺術或妊娠前期篩檢,可以計算出產出唐寶寶的機率或得知染色體異常的情形。
簡單來說,我們已經可以預測,現在正在孕婦肚子裡的孩子,是不是唐寶寶。
的確,科技的進步的確使唐寶寶的出生率降低,然而,在英國,英國唐寶寶協會在2008年底公佈的一項調查卻發現,現在唐寶寶的出生數竟然以一天兩名的數量增加,唐寶寶每年出生的人口,從21世紀初僅594人,到了2006年則增加到749個新生兒。為了解英國有愈來愈多的女性選擇將肚子裡的唐寶寶生下來,唐寶寶協會訪問了1000位協會會員:「為什麼在作過高風險的妊娠前期篩檢後,還決定要繼續懷著唐寶寶」?
研究發現:
二成五的婦女已知胎兒的障礙情況,而這會影響她們是否要繼續懷孕;
三成五的婦女認為唐氏症的人生與社會處境已有所改善;
來看看她們的回答:
「當代社會愈來愈接受唐寶寶,而主流教育體制在當中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對孕婦來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我非常在乎這個即將出生的孩子,不管他/她將來有哪些特殊的需要,我知道,我都會深愛著這個孩子。我渴望擁有這個孩子,同時,我的朋友和家人也都會是我的靠山」。
在紀錄片《生來就是唐寶寶》(Born with Down’s syndrome)中,一位唐寶寶的母親也說:「在我們的腦中的確閃過這個念頭,若我們的孩子不是唐寶寶,會是如何的景況…..但她的容身之處是如此的大,學校裡有融合教育;有些孩子甚至最後成為歌手、和超商店員,我們家附近的便利超商就有一位唐氏症者。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活得好好地,那麼,我想我們也能」。
從這些女性的回答中,或可窺得英國在福利制度、社會接納度上的進步,其社會制度和人們(親人、朋友)也為這位將來的家庭照顧者提供相當的支持。這些母親相信,她們的唐寶寶可以在這個社會好好活著,潛能被啟發、行走在人群中、甚至能擁有一份樂在其中的工作。
如果這篇文章的結尾叫做:「是的,台灣不如英國進步,所以我們要繼續努力,創造平等的社會……」,那麼我們不過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把一個照顧者要面對的壓力歸咎於一個巨大而抽象的事物,然後把它拿出來數落一番再收起來。這巨大又抽象的「社會」和/或「制度」,從來不是自然而然存在那裡,否則也沒有什麼好「改變」或「進步」了。
如果「社會」或「制度」或者所謂的「大環境」不是一成不變像塊木板躺在地上,那它是什麼呢?人們的思想、態度、觀念、喜好和這個「不是木板」的社會,又有什麼關係呢?
報告中其中一位母親說道:「我並不贊同這種『完美的人』的概念,我更厭惡那種以偏好來選擇孩子的方式」。這是某一種態度,對優生選擇的標準加以懷疑的態度。加上先前提到的「這個社會可以讓孩子享受生命」態度,多少表現出對多元和差異的接受度。
對妳/你而言,多元和差異又是什麼呢?
妳/你心中有沒有所謂「完美」的人?或者我們將「完美」替換為「正常」或「健康」呢?
妳/你贊成優生學的概念嗎?優生學「避免」了什麼,它可以是一種極端的技術嗎?
各種不同的人們是不是都有活著/享受生命的權利?真的嗎?
問了一個問題就會被另一個問題追著跑,教人不踏步也難。
--------------------------------------------------------
本篇文章部分節譯自英國唐寶寶協會
《生來就是唐寶寶》(Born with Down's syndrome)
文/圖 于棻
相關連結:他不可愛,但他是唯一,他是我孩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