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會環境影響 身障者就業不易

2009/03/18 23:51
3,98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昱光/高雄報導】

  經過高雄縣政府整修後的綠色活力園,是一座身心障礙者庇護農場,不僅提供農地讓學員在園區耕種,並協助他們為就業作準備。但受到民眾刻板印象及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身心障礙者找工作更加困難。(綠色農場 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                           

                                                                                                       

照片

                                     學員在園區透過耕種,達到學習及復健的效果。

記者陳昱光/攝影

  「在園區成立的這6年當中,協會大約輔導過150名學員,總共約有15名的學員有穩定的工作。」高雄縣心理復健家屬關懷協會輔導員梁政豪表示。以去年而言,園區共計8名學員中,有2名學員在協會的安排下回到職場,分別在食品工廠及回收廠工作。對此,梁政豪認為以現在的條件下,在輔導學員就業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效。協會透過園區輔導及訓練的方式,期望能增強學員的工作能力,使他們適應群體社會,進而找到一份工作。

  學員接受職前訓練的時間從半年到兩年不等,需經過輔導員評估核准後,才能透過協會進行就業輔導。高雄縣心理復健家屬關懷協會人員黃視玲表示,目前大多是透過企業定額聘用<註一>的方式輔導學員就業,但雇主不能接受身心障礙者及不提供職缺,是協會與企業接洽時常吃閉門羹的主因。身心障礙者因為疾病的關係,除了要克服病症、忍受藥物副作用外,他們也常被民眾認為具有危險性,這種刻板印象讓他們在找尋工作時,經常遇到瓶頸。再加上近年來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協會在協助學員就業方面備感困難。園區中也曾有學員在外就業後,因為不符合雇主的需求遭解雇,再次回到園區內工作。

  由於學員對外求職不易,目前綠色活力園朝向對學員的長期照顧發展,除了持續協助學員進入社會就業外,園區也自行提供工作機會,平日讓學員進行耕種,假日則在園區內規劃產品展示區,供入園參觀的民眾選購。另外,園方也將作物運送到附近公家機關及蔬果市集等地販售,提撥八成左右的所得金額,作為學員的獎勵金。綠色活力園專員吳宜倫表示,發送獎勵金給學員,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也能替他們家裡多一份收入。學員在綠色活力園習得一技之長,憑自己的努力得到報酬,同時也能對園區的收支狀況有所助益。
 
  身心障礙者經過輔導後,雖然無法像一般人長時間工作,提供相當的產值。他們不缺乏工作能力,卻缺少一個工作機會。黃視玲認為在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提供一個適合身心障礙者工作的環境。透過增加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機會,協助他們重新回到社會。

  <註一>根據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滿五十人以上者的公家機關,每滿五十人必須要聘用一位身障者,五十人以下則不強制規範。至於私人企業的門檻則是一百人,每滿一百人必須聘用一位身障者,一百人以下的私人公司行號則不受限制。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