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芳:「想辦法做辦不到的事」「想辦法守住原則」從成就感到為環境後代「作點什麼」是心裡在意的事情
我很喜歡和陌生人交臉書的朋友,因為可以看到他們的貼文,瞭解不同的人生,好像自己也經歷過他們的生活,但是有一種人我不喜歡甚至是拒絕,就是推銷產品的廣告,所以在有朋友要加我時,都會考慮再三。今天一早起來,應該寫報導的,結果看到朋友的留言,說要和我討論『新聞』的議題,讓我好奇他的人生是怎樣的,進而回到臉書,看看其他的朋友,以下這篇是我最想要收藏與分享的,而兩年多前已經為她寫了一則新聞,算是老朋友了,不過我很心疼,她現在待產,這則PO文是在將近三點完成了。寫作固然有精神上的療癒效果,但深夜寫文章,對身體卻不是很優。。。
@@@@@@@@@@@@@@@@@@@@@@@@@@@@@@@@@@@
週二結束我待產前的最後一天工作,該交接的都交接出去,但似乎有些藕斷絲連、或東西沒收乾淨尚待結尾。沒有上班有點無趣,雖然要忙的事依然很多,暫時告別待了六年的教室,要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
工作對我而言相當重要,尚未畢業就被老師網羅到兒童劇團,那是第一份,也是把時間、健康、自我空間都交出去的地方,團裡所有的職務都得扛起。離開時,我學到最重要的事:人需要正常生活。
需要生活,而找了極端簡單的工作進入亞都服務,社會上多數長輩ㄧ向不認為餐飲服務需要多高學就,確實,看起來好手好腳會說話就能做,但卻讓我發現自己找了份相當不容易的工作,受用無窮。
每天必須是戰戰兢兢面對來頭不小的食客,他們談政治、商業、倂構、文化、政策、藝術、美食、品酒,你不能出糗,自身能力要不斷提升,英語不能太差,會日文更好。當央行總裁在宴客時,你要知道他請的是什麼人,彭先生又有什麼習慣;當誠品吳先生在抱怨你上菜的餐具沒有美感時,你得想辦法重新再來;進龍安局、外交部、總統府作外燴時,你的時間ㄧ刻都不能怠慢;來中餐廳的客人要點菜單上沒有的菜色或西餐時你甚至為他樓上樓下跑遍西餐廳點心房、或和師傅討價還價就是要生出客人要的那道菜;位子總是客滿,但遠遠走來ㄧ個你知道ㄧ定得馬上給他位子的老客人。
「想辦法做辦不到的事」是我離開亞都前學到的ㄧ項技能,至今都很好用,若可以,年輕人都應該去戰場實習ㄧ段時間。
帶著這些東西離開台灣走了半圈歐亞後到上新出版社做了兩週的廣告業務,是第一份在商業領域的工作,每日上班前會緊張吐完再出門,然後深夜帶著掛蛋的業績回家,隔天的早會重複被老闆海削一頓。離開出版社時,我學到最重要的自我認知:我也有再努力也辦不到的事。
隔兩週自告奮勇打電話進雲門要面試,是很好的年齡,28歲,還有些衝勁,卻不那麼狂放,於是兩年行政、兩年組長、兩年主任,從單身進入婚姻到現在即將人母。
把「想辦法做辦不到的事」的態度去服務想加入卻苦無辦法的家長;「想辦法不去伺候」讓孩子知道學習獨立和負責是重要的大事;「想辦法守住原則」不去寵壞家長和孩子之餘還可以讓對方知道是為他們好。
這六個春秋教我去學習另一件事:放下。
帶領教室走在期許的路上是ㄧ種長期耕耘,然而我更期盼下個階段的人生重返教室時是由後輩走在前端引領,放下、放手讓新人做更能活躍這塊地方,身為母親的下一階段是家庭和工作各半,兩相平衡。
希望未來我夠有能力與辦法,孩子就不用在雲門長大,孩子之所以會喜歡雲門,是因為這個社會對他們一點都不好,不能玩、不能表達、不能問為什麼、不能當小孩。
我不認為關在密閉空間裡的學習是健康的,即便雲門把山、海、雲、色彩、世界、覺察給帶進教室,我仍然認為人要走到柏油路以外的地方去學習萬物才是真實。
除了放下,這份工作也正在教我如何面對後代,營利組織的工作之下可否有更深一層的回饋,而不是數字。
我不能夠確定這麼久後回到教室自己還能夠再多作些什麼,因為總是不安於室,心裡也ㄧ直掛念著那兩箱書的任務以及尋找機會為髒亂的環境作點什麼。
從為自己工作滿足自身成就感,到為身邊的環境和後代「作點什麼」,ㄧ直是心裡在意的事情。
一直以為,在台中的娘家是個適合養老、育兒的好城市,才選擇回家坐月子,無奈發現選了個空污嚴重的地方,對我而言,離開台北以為就能走入較為自然的土地是徹底的錯誤,即便如此也得先接受,孩子有自己的命,也間接促使我思考未來到底是否該繼續為一般的營利組織服務、鼓勵消費、刺激買氣、花更多成本服務頂端客群;還是直接投入像荒野相關的單位做點對環境友善的工作?
當身邊的環境漸漸腐壞時,我們是否能夠有意識的去守護還存在的部分,分點心思用行動去影響孩子和家長,而不是執著於每季的數字表現?
活了這麼久,第一次驚訝於我得在我成長的城市裡戴著口罩才能安心出門,超標的日子裡學校學童被規定不可至操場活動,小孩不能盡興的在這裡走跑跳、呼吸著草地香和樹林的氣息?那麼我們大人汲汲營營的打拚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認為還是有辦法,一切都還有得挽回,只能從身邊做起。當我聽見澳洲回來的好友說起在基隆老家衝浪時,浪灣死角載浮載沈著多年分解細碎的塑膠,沒有任何工具能打撈,只能祈禱自己或家人吃的魚蝦不是吃這長大的,我更嚴謹控制所有可能的塑料產生的行為,也盡量影響他人養成好習慣。
雖然自家在經營精緻糕點生意,對我而言那不是民生必需的產業,而是奢侈品,每每回家幫忙看見銷售行為背後充滿著萬年不死的低廉塑膠包材時,我只能更沈默,無法像往常一樣逢人推薦自家產品,因為這之中塞滿了資本企業對土地不夠友善的環節。
影響他人對環境友善儼然成為我的傳教工作,傳教一向是緩慢的,因此狡詐利用了工作職務的權力來促成教室裡減塑、免洗筷行動的落實,即便如此,還是無可避免會出現,畢竟多數人早已嚐過方便,要戒真的會要他們的命,唯有用方法引導和利誘。
工作不再是僅從資方與勞方之間互惠的協議,現在更多了許多成份與質地是過往沒有的,我把工作也看成是一個身份的表徵,也代表這一個實在的人,無論如何,現代社會變遷迅速,難以跟上洪流的,都是不肯改變的人。
我知道我每份工作都相當有意義,失敗了也是很好的經驗,期望下一階段的工作更能貼近自身的期許,也很希望出現更多年輕工作者有能力站在我前面,在他們的時代告訴我,『妳可以怎麼做也許會更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