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陳清秀教授:納稅人應享有「良善裁判請求權」

2015/11/18 00:10
2,957次瀏覽 ・ 2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陳清秀教授:納稅人應享有「良善裁判請求權」

 (記者莊雅文/台北報導)

    台灣行政訴訟人民勝訴率低,尤其稅務訴訟低到不到一成,民眾與政府打官司註定是場不公平的戰爭?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日前參加「呼應聯合國國際和平日 論有效救濟與人權保障」論壇表示,應保護納稅人使其享有「良善裁判之請求權」之基本人權,而要解決行政法院稅務訴訟人民勝訴率偏低的問題,除成立專業財稅法院外,還要重視基礎法學工作,才能提升有效救濟與人權保障。

 

    陳清秀以【論納稅人「良善裁判請求權」提升有效救濟與人權保障】為題,談到過去台北市訴願會審議,人民勝訴率大概只有10%,他於民國84年律師執業時,曾參與台北市政府訴願會審議,為期8個月,在這期間,人民的勝訴率是高達了40%,這代表了什麼意思?原因是當時的阿扁市長,張富美主委將社會公正人士、學者或專家導入訴願委員,這些府外的人士有律師、教授、法官,組成一個公正審判的單位,會以較公正客觀的角度來審議,相較於過去訴願會都是政府官員組成,觀念難免會比較保守,難免會有些官官相護,人民很難獲得有效救濟。

 

    陳清秀表示,目前一般行政法院人民勝訴率只有6.9%,而智慧財產案件,過去在一般行政法院,人民勝訴率只有15%,現在成立了專業智慧財產法院後,法院的專業品質提升了,法官的專業素養也提升了,加上有技術調查官的協助,人民勝訴率提升10%,來到25%。

 

    陳清秀呼籲,基於憲法保障納稅人基本人權,為有效保護納稅人,使其享有「良善裁判之請求權」基本人權,提升法院裁判品質乃是當務之急,並建議由下列幾個方向著手。

 

(一)法官養成

普通法院法官轉任行政法院法官,應培養憲法及租稅法學等專業素養,因此職前訓練應以確實充實憲法學、行政法、租稅法、環境法、都市計畫及建築法、土地法、公平交易法、智慧財產權法等專業科目之專業知識,而且職前訓練期間至少半年以上,才能達成理想目標。

 

(二)設立財稅專庭專責辦理財稅案件

財稅案件占行政訴訟大宗,由於財稅法規複雜,具有高度技術性,財稅法理也具有特殊性,非一般法官所能勝任。德國為此特別設立財務法院,以專責處理財稅訴訟案件,提升裁判品質。行政法院要能提升財稅案件之裁判品質,也應在行政法院指定專庭辦理財稅案件,並應由具有法官資格並兼有辦理財稅行政之實務經驗者充任之,且為提升其專業素養,也應經財稅法學及基本會計學與總體經濟學等訓練合格,始得擔任。

 

(三)加強與學術界之合作

由於當前行政法學總論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碩,足供實務上參考使用。然而各個部門之行政法學領域則仍處於開發摸索階段,導致其行政法理為何,仍有待研究。在具體個別案件上,法院經常需依賴被告行政機關提供其專業知識,以供裁判上參考。然而被告行政機關為獲得勝訴判決,難免偏頗,無法公正提出其專業知識,而容易有誤導法官裁判之虞。

 

    目前台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對於重要爭議案件類型,每年均委託許多專家學者提供鑑定意見,值得推廣。此外,訴訟當事人亦可委託學者專家提出鑑定意見,以供法院裁判上參考,強化裁判理由之法理基礎。

 

    按行政訴訟法第162條第1項規定:「行政法院認有必要時,得就訴訟事件之專業法律問題徵詢從事該學術研究之人,以書面或於審判期日到場陳述其法律上意見。」此一專家鑑定意見,可作為實務界與學術界合作管道,提升裁判決定之品質。可惜徒法不足以自行,行政法院實務上仍宜加強運用此ㄧ制度。

 

    因此,有關重大疑難爭議案件,行政法院如能充分與學術界合作,導入學術研究成果,以供裁判上參考,也可以提升裁判品質。

(四)准許法學教授代理法律審訴訟

稅務訴訟上會計師作為稅務會計專家,可以協助當事人釐清稅務會計疑義問題,而律師作為法律專家,可以協助維護訴訟當事人之法律上權益。二者均為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最高行政法院作為法律審之訴訟程序,涉及繁雜的法律解釋適用問題,扮演統一租稅法律見解以及最終解釋適用稅法之機關之功能,因此,德國行政法院法第67條第2項規定當事人得委任律師或法學教授(Rechtslehrer,指在歐盟會員國之公私立大專院校教授法學科目之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等)擔任訴訟代理人進行訴訟,使學術理論與實務結合。此一作法,有利於促進學術與實務之交流,值得參考。

照片

圖說: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表示,要解決行政法院稅務訴訟人民勝訴率偏低的問題,除成立專業財稅法院外,還要重視基礎法學工作,才能提升有效救濟與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