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非暴力溝通』花蓮一日工作坊學習心得分享 Jim & Jori Manske 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資深培訓講師(一)

文字-A A +A

為了自己因為報導導致官訟一直走不出來,有人傳了一則2015年『非暴力溝通』花蓮一日工作坊的訊息給我,抓住這個因緣,我排除萬難,報名去參加。當時的狀況是老媽血尿狀況好轉出院,當晚要離開時,養護所告知老媽有呼吸不順的狀況,當時我評估應該還好,但是擔心如果有變化,趕不回來處理,將來會留下永遠的遺憾。在晚上十點時,毅然決定去退票後,才安心睡覺。但一早不到六點醒來,心想一切都交托給上天吧!將外子挖起來開車,我在車上詢問老媽狀況平穩,趕到車站買票,竟然來回車票都有且都是普悠瑪的特快車,就這樣我準時到了上課現場,有了豐盛難得的學習。。。

Jim & Jori Manske 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資深培訓講師夫婦是這次授課的老師,現場有翻譯。我忘了和翻譯小姐交換資訊很抱歉無法寫出她的名字。

一、第零基礎─聆聽

記得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一開始的五分鐘兩兩相互分享參加此課程的源由,告訴大家全程聆聽者不可插嘴,這個單元做完後,老師說這是非暴力溝通的基礎:專心的聆聽對方想要溝通的訊息,包括言語與非言語的部分,告訴大家這是第零步,要能理解對方想說些什麼後才能有溝通的可能。並開放自由提出作為聆聽者與分享者在這五分鐘的經驗。有人提出要不插嘴很難;有人提出五分鐘未到分享者就不講了,他會想用肢體語言提醒對方再講多些;有人提出有五分鐘的時間感受到有人專心聽自己說的感覺很棒;有人提出來要對陌生人說出自己真正來的原因很難,沒有安全感。。。

我的經驗是自己在作公民記者好奇寶寶的初期也就是八年前,上課時真是聒噪很喜歡說,同學回饋說很棒,講出他心裡想的但他自己不敢問的問題;也有人說想要我閉嘴讓老師將課程完整講完;老師方面則有的說不知道同學想學的是什麼,有人提出問題,他很歡迎;有的老師則希望讓他完整講完,因為我問的在以下的部分會講到,不要急。。。現在的我,想要問問題或插嘴的衝動少了,會抓住開放問題時,趕快說,或冷場時趕快提供些問題,讓老師發揮。

二、五種使人疏離的溝通方式

接著講師說這社會充斥著原始競爭的原始社會模式:弱肉強食。在上位者高高在上強勢發號施令獨裁,在下者臣服沒有置喙的餘地只能自卑不得不的接受認為不合理的要求。

講師示範日子會變得不開心(不中聽)的五種說話方式:

1. 命令句─去作,否則。。。(因為不遵從而威脅要責怪或處罰):

(閉嘴) 否則我要(揍你)! 你要洗碗否則不准吃點心。。。

2. 診斷句─告訴別人是怎樣的人、他們(我)從不或總是。。。(貼標籤、批評;貶抑、侮辱、使人羞愧):

 你就是這樣懶惰;神經病。。。

3. 迴避責任─要怪(某人)、是(某人)的錯、我不得不、我沒辦法、我(不)應該、我感覺()因為你()。。。(自己的事情要別人負責、拒絕選擇或沒有能力回應):

 都是你的錯害我。。。,我的壓力來自於你、都是你的錯、是你讓我生氣的。。。

4. 值得(條件式的交換、判斷誰對誰錯,因而『賺得』處罰或獎賞):

  如果不作功課就不可以看電視、他活該,因為。。。、因為你很(乖),所以可以(吃甜點)。。。

5. 比較(讓對象自卑覺得不如人):

  別人怎樣。。。,你怎樣。。。

三、聽到不中聽語言時的四種選擇:

老師讓我們寫下這五種狀況,自己曾經經驗到的例子。

然後很重要的是老師首先示範用以上聽到不中聽的言語時(也就是生活上碰到難題試探時)的四種選擇

1. 批判式負面句子(胡狼)耳朵向外

責怪或批評對方,感覺憤怒、不贊同、輕視等等。

是你的錯。。。

你很。。。

你應該。。。

憤怒口氣

2. 批判式負面句子(胡狼)耳朵向內

責怪或批評自己,感覺羞愧、罪疚、自慚。

是我的錯

我很。。。。

我應該。。。

罪疚、羞愧和沮喪的口氣

3.  有建設性的句子(長頸鹿)耳朵向內

連結和承認你對感受需要的經驗

。。。對我很重要。。。

自我同理的口氣

4. 有建設性的句子(長頸鹿)耳朵向外

以同理心與另外內人的感受和需要連結

所以,。。。對你很重要。。。

同理聆聽的口氣

在這四種不同的選擇上,很重要的部分是口氣。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說的時候的口氣。所以我覺得如果聽到不中聽的話,如果不知道要如何說,就選擇不說,也許就說我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如果一定要說打破緘默,可以第一先想想自己的口氣是要怎樣!要引起衝突就用胡狼的口氣,如果想息事寧人,就用長頸鹿的口氣。想清楚有必要開戰嗎?開戰會更好嗎?

日前上課有同學分享小時候每次上課都有鄰居在向口挑釁,一天她哥哥看到衝到對方一幫人面前,大聲斥喝說不准欺負我妹妹!從此就沒有人再用言語罷凌欺負她,而這是她對逝去哥哥最深的懷念。。。

而我自己的運用是改變應對方式,當對方強硬憤怒口氣時,自己放低身段,銀髮族老人用小女孩的口氣說話,撒嬌的說出柔軟的話,往往有意想不到好轉的情況發生。。。

-------------------------------------------------------------------

四、應用四種方式在自己周遭所碰到的五種難題(不中聽的言語)上

瞭解了這四種選擇,老師示範五種不同不中聽的話,用四種方式分別去對應(作法是請一位同學將該句子,一句一句的講,他一句一句的用四種方式回應)。然後分組一組4~5個人去分享這五種不同的情境。

分組的好處是當我們想不出來如何運用時,小組同學可以幫忙腦力激盪幫忙找出合適的話語。我這組正好有一位年輕人,有劇場經驗,非常輕易的幫忙我們想出如何運用。在這工作坊結束後,老師說可以和伙伴們建立聯繫管道,將來有生活上的難題,可以互相支援。

------------------------------------------------------------------------------------

五、需要/策略的種類

很重要的是老師請大家看講義中的需要/策略圖:

需要:是為了維持和豐富生命所必須的資源。需要是人類共同的。重要的需要有以下的分類:超越、再生、同理心、互依、保護、生存、意義、自主、誠實、福祉。

這部分可以和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相結合: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摘自: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http://wiki.mbalib.com/zh-tw/%E9%A9%AC%E6%96%AF%E6%B4%9B%E4%BA%BA%E7%B1%BB%E9%9C%80%E6%B1%82%E4%BA%94%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找出對方的需求,瞭解對方現在處在那個層次,以其所處在的層次去呼應他的需求。不能對一個還在為生存掙扎的人說怎樣的大道理,一個需要偷竊來滿足基本需求的人,就只要給他吃,找個工作給他就好了;也不能對一個只能顧及自己的人,講些大我的崇高理念,都是不切實際的對話,會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狀況。

------------------------------------------------------------------------

六、同理自己有難題的對象

分組請大家分享一句自己解不了的難題,請大家幫忙找出講話者的需要。

這時大家認真的拿出自己認為很不開心的話語,請大家幫忙釐清對方可能的需要,經由組員的分析,對不中聽的語言有進一步的瞭解,不再那麼的排斥,且可以理解背後沒有說出的隱藏意義:

我們分享的部分內容(記不得細節了。。。):

1. 父母對自己不整理房間的斥責言語

2. 父母對功課的要求

我自己對父母當年阻止和外子結婚的理由,現在感到是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擔心嫁出去後婚姻不美滿的擔心,是基於對我保護底下,安全感的需求,真是心存感激。也很感謝先父雖然講了很多阻止我結婚的理由,最後還是尊重我的決定,讓我順利結婚的同理心。很大的原因是先父看到另一為父執輩,阻止女兒嫁給他不認同的對象,甚至以斷絕父女關係為要脅所造成的悲劇

七、同理心的三層次

運用了不同的對應方式可以讓生活脫離不開心,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三個層次:以直接經驗與對方處在同一個空間,而非用我們的語言(第零步的基礎素養);在與他人同理時,我們只專注在他們的經驗;在與自己同理時,我們專注於我們自己的經驗。

A:確認:觀察、感受、對方的請求與願望,避免責怪或批評。

1. 同理對方

去感受到對方和自己的需求。

同理對方的感受:(某件事)發生了,你很難過。

你希望發生的是(不同的情況)。。。

你想要(某種情況)。。。

2. 自我同理

(某件事)發生了。我很難過。。。

我希望發生的是(不同情況)。。。

我想要(某種情況)。。。

B:連結於感受的原因(需要/信念),反應需要/信念可能聽起來像:

1. 同理他人

你很重視(需要),所以對你來說,(需要)很重要。。。

2. 自我同理

我很重視(需要),(需要)很重要

C:品嚐需要/與自己的信念相處,理解到為何自己有這樣的信念,以致於有這樣的需要

啊!(需要/信念)。。。

然後和自己的需要/信念相處,有獨處的空間,靜默一陣子,去理解為何自己有這樣的需要/信念,也許這樣的需要/信念,是制約在自身的,實際上還要不要綑綁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

最後結束前老師也介紹這個工作坊的進階課程,總共有九天,是屬於解放之道,自我評量表,是從沒有技巧的狀態(對技巧沒有知識,不自覺的無能),到覺醒(對技巧有覺察,有自覺的無能),到有能力(能夠努力使用技巧,有自覺的有能力)到整合(自在流暢地自然使用技巧,不自覺的有能力)完整的傳授這個非暴力溝通課程。

我很幸運得以參加這個課程,也希望能有機會再深入的學習。外子對我這樣學習的轉變,打了個有趣的比方:他看到原來悠遊天際的龍,發覺要抓身邊的雲,好將尾巴遮起來。。。表示在見山不是山的階段嗎?很有趣!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15年『非暴力溝通』花蓮一日工作坊學習心得分享 Jim & Jori Manske 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資深培訓講師(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94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94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