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火旁)龍
(火旁)龍,這個起源於50年代,苗栗特有的年節風俗,曾因工商社會發展、農村人口外流而逐漸消逝。
自從九年前苗栗市公所開始舉辦客家舞龍踩街嘉年華,讓這個將要銷聲匿跡的地方民俗又活了起來。
連續多年的迎龍活動愈來愈轟動,讓這個平靜保守的小山城,年年湧入大量的遊客;炸龍活動讓圍觀民眾流連深夜,久久不去。
苗栗(火旁)龍,是一種源於苗栗地區客家村的迎春慶典演變而來的民俗活動;一般客家人的過年是要過完元宵才算結束,而家家除了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過節習俗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傳統活動 ─ (火旁) 龍。
(火旁)為客語發音ㄅㄤˋ,也就是(炸)的意思。而(火旁)龍就是以鞭炮炸龍的方式來得到去舊迎新的作用。
早年苗栗客家以務農為主,人民的生活與廟會慶典息息相關,(火旁)龍則是源於當地的迎龍慶典演變而來,是個既熱鬧又刺激的迎新年慶典。希望能藉著神龍的祥瑞之氣,帶給民眾一年的平安吉祥、五穀豐收。
每年快到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當天則進入高潮。隊員們除了使出渾身解數舞龍外,炸龍的鞭炮也丟得越多越密集。龍愈(火旁)愈旺,除了驅邪納吉、慶賀助興外,更能增加年節熱鬧氣氛。
(火旁)龍活動不但有迎春納福的意涵,更是保有傳統習俗及延續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
目前這項民俗活動不但成為國內客家節慶的經典,主辦的單位也希望能將它塑造成「北天燈、南蜂炮、中(火旁)龍」的元宵慶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