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民信託名人故居: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在英國的報導)英國的國民託有1937年修正的專法:國民信託法因此在文化與生態資產成為 ”for everyone, for ever”的公共財,相對友善。1895年以來已累積了相當多的各類公共財,甚至包括火車、古書籍、奧斯卡獎杯等。更因為信託保存與維護許多名人故居,因此也成為博物館認證單位,旗下擁有抄過140間博物館。
國民信託(下稱NT)共分九區,包括威爾斯與北愛(蘇格蘭另有獨立的組織),倫敦是其中一區,INTO與倫敦區辦公室合署辦公。 公民記者透過INTO(國際國民信託組織)執行秘書的安排,非正示訪問了國民信託倫敦辦公室,該組織習慣上會找潛在文化資產作為辦公室,一面維修,未來也透過信託成為公共財。辦公室位於離維多利亞車站步行三分鐘的地方,為連棟房子中的一間,前面就是Grosvenor Gardens(Eaton Square 的主要開發者,為西敏第六代公爵,後代還住在100 號),斜對面即為白金漢宮的馬房,附近也是大使館區。許多工作同仁都在忙劍橋大會的事,因此並未約見特定對象,與在場的同仁聊一下現況,並請教他倫敦地區的國民信託資產,本來有十處,最近與文化資產保護的夥伴單位合作,有12處也納入NT參觀名錄內。在一樓接待處有一幅油畫最有趣,它把NT重要的文化資產集中一起合成,畫得很像一處海邊城市。也因此探查了最近一處走路可達的信託資產:Tomas Carlyle故居。NT號稱:每30公里,就會有一處信託資產。離開前還獲贈了一本2015的手冊,包括了所有信託的文化與生態公共財。
從NT辦公室出來,左轉進Eaton廣場街,一直走到Sloane Square 地鐵站,約40分鐘,找到了Tomas Carlyle(1795-1881)及夫人Jane Welsh 故居,他是蘇格蘭籍作家、歷史學家、評論家,為維多力亞時期很具影響力的人物,兩夫婦皆為當時代的名人。主要著作為1837年出版的『法國大革命史』,他曾說:歷史無它,就是偉人的傳記。因為這本著作,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自稱受其啟發,而在1859年出版了名著『雙城記』,留下了: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當時好友圈對象還包括達爾文,當然他反對其觀點,但仍然是好朋友。其它如愛默生、赫希黎等人。 這個房子由Carlyle夫婦又1834年開始居住,直到1881年Carlyle過世,1895年就被保存成為文化資產。名人故居不能只有外殼,更應該有文物,在此方面,英國NT為高手,從修NT法,內外一起信託,到建力保存契約制度等。Carlyle故居依據考證,僅可能保存原狀,例如三樓的書房,連桌子也是當時的,位置也一樣。參觀現場時,就彷彿他正扶案書寫,才了解什麼叫作「音容宛在」。並且使用故事敘述來作解說,例如一張長沙發,夫人一看喜歡就買,後來引起兩夫婦為此激烈爭吵、小狗埋在花園的角落、為防小偷所裝設的廚房鐵窗等。換言之,整個房子充滿了故事,有些材料居然來自夫婦的通信,特別是Carlyle夫人Jane 共寫了 9000 封信,後來出版,讓夫婦都成為名人。如果你是NT會員,那麼參觀免費,否則票價5.5英磅。接著前進劍橋,繼續報導信託學習之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