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o公民記者/程德昌 屏東/霧臺】 小米是原住民文化中的珍貴作物,除了作為主食外,更是承載文化的重要物資。對於屏東霧台鄉Labuwan大武部落的魯凱族人而言,小米的意義尤其重大。
6/19大武部落特別辦理一場「探尋傳說中的L a b u w an 部落-小米精靈跳舞的土地-『霧台鄉大武部落小米故事館開幕與小米品系發表』」,部落述說著小米帶給部落無比堅毅精神與新的生命力的過程,也因此,已經讓21個小米品系能被保存下來,這是原民農糧作物生物多樣性的珍寶。
在大武這個保有傳統魯凱族文化的部落,部落活動都會使用到小米,像是過去部落女子義結金蘭儀式、生孩子,都是以贈與一把小米表示禮數,因為那是最貴重的禮物。而任何部落的婚喪喜慶節日,都用小米製成阿拜(小米糕)送禮。在過去,有種植小米的人家,才是生活富裕的家庭,是一種身分地位的象徵。 透過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的轉述,我們知道莫拉克災變使得返鄉的路迢迢,然而在大武族人堅定原鄉重建的意志下,克服過程中的種種考驗。
如今,大武村不僅是霧台鄉僅存二個未遷村的部落,更肩負魯凱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災後重建,大武村以小米生產做為產業重建的目標,原鄉農地復耕狀況逐年增加,帶給部落更多的信心與希望。由於小米對於部落有著深層意義,再加上族人對於復耕具有共識,有信心讓大武村成為霧台鄉小米的生產重鎮,同時也是一處可讓遊人體驗小米文化精隨的所在。
原住民處說,透過成立小米故事館,大武族人除了希望能透過這個場域傳承與展示小米文化外,也規劃販售小米吊飾、壁飾、花圈等各種農特產品,館周邊也附設餐飲,可以供遊客歇腳,在群山閒適安然的氛圍中,輕啜一杯在地產的紅藜茶。透過族人精心布置,來訪的遊人可以在小米故事館看到小米種植的整個歷程,包括整地、燒墾、播種、趕鳥等,並體驗小米的採收、處理與工藝,深入地認識這種古老作物與部落間的文化連結,讓小米故事館成為文化保存及旅遊體驗的新據點。
活動現場除了部落耆老傳統歌謠傳唱外,還透過部落婦女以小米頭飾走秀展示不同身分,如已婚或未婚及從傳統到現代的小米頭飾配戴,同時也有假日的部落市集,部落內的族人會搬出自家種植的無毒農產與各式手做工藝,除了小米、紅藜、樹豆等農產外,也有像是月桃蓆、十字繡與木石雕刻等部落內才買得到的特色伴手禮,小米故事館開幕也有提供小米吊飾的製作體驗與風味餐飲。
原住民處表示,目前正向原住民族委員會爭取知識經濟產業計畫,期將部落豐富的無形文化財,轉換為有形的經濟財,將原住民的特色農業包括紅藜、小米等,以深層的文化意涵從一級產業進到二級產業,甚至是三級產業,帶動原鄉產業發展,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機,屏東縣已經準備好了,期待計畫可以順利核定執行。
小米故事館剪綵
小米吊飾製作體驗.
小米故事館內容
小米吊飾製作體驗.>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