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港紙糊傘燈 六代傳承敬神工藝

2015/05/26 18:04
2,28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中正E報
原始報導連結:

北港紙糊傘燈 六代傳承敬神工藝
 

0525公視中晝新聞
稿頭

雲林北港有一間特殊的燈藝老店,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專門製作各種敬神喜慶和迎神賽會的燈籠,老闆林聰賢當初原本只想做完祖父的訂單就收手,沒想到一做就是四十年,延續這項古老行業命脈,現在也將這項技藝繼續傳承給兒子。

內文
雲林北港這間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燈藝老店,老闆林聰賢是第五代傳承者,兒子林胤騰也在去年加入了這個行列。
 
訪問 第五代傳承者 林聰賢
它會叫傘燈  因為它有雨傘的結構  收起來就好像雨傘一樣
然後撐開就是一個燈籠   
我祖父還沒有中風的時候  已經有接了人家的訂單 
我那個時候自己的打算就是說   那我想辦法把那些訂單把它趕完
然後我再出去  然後就這樣黏住了
 
訪問 第六代傳承者 林胤騰
像爸爸他們是都只有做一種圖案而已  那後來我回來之後
開始有在接一些比較客製化的一個訂單  
那包括客人要求說畫千里眼  順風耳  畫八家將
畫比較新潮一點的龍的樣子  都有在做

老闆娘與媳婦編織竹籠,再加上林聰賢父子的騰畫,全家投入,製作出無數個美麗的燈籠。

訪問 老闆娘 林丁秋香
這個是我們的工作  就是家裡的成員都要學  無論是大小  
你都是在你的那個  就是一家子在一起就是幸福
 
 古早的燈籠有許多不同含意,在繪畫跟形狀上,也因為用途的不同而有所應變。
 
訪問 第五代傳承者林聰賢
它事實上可以代表光明  因為它有點  古時候是點油燈 現在是裝燈泡 
會放光  看什麼場合  比方說做法會作醮  它裡面的燈籠就比較多種
那個不一定都是像現在這個
 
紙糊燈籠越來越少見,但在傳統祭祀活動中仍然不可或缺,也有許多像林聰賢這樣的人,一直堅守著這份重要的傳統文化。 
 
公民記者 王教安、吳容璟 雲林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