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消失的雲端自由夢-從教授的臉書封鎖事件談起(邱慕天)及全球周刊封面:共享經濟不過是血腥市場(20150202 國家雜誌)轉載

2015/05/20 10:27
2,054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從以下的文章可以顯露無遺:

消失的雲端自由夢-從教授的臉書封鎖事件談起(邱慕天)

邱慕天 2015/02/27 23:26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227-mQLX

特別是延伸閱讀的文章,點醒這個本質:

全球周刊封面:共享經濟不過是血腥市場(20150202 國家雜誌)
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150201-T5Kb

照片

---------------------------------------------------------------------------------

消失的雲端自由夢-從教授的臉書封鎖事件談起(邱慕天)

邱慕天 2015/02/27 23:26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227-mQLX

「不管什麼樣的人惡意檢舉我,臉書未能通知使用者、無預警關閉帳號、不給理由、不理會申訴,最後忽然開放帳號,卻又給我一個無法理解的理由,各位不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安全的社交平台嗎?」

擁有數千名好友的和近萬人追蹤的國立中山大學人氣教授顏聖紘老師,24日使用臉書時帳號竟無預警「被消失」,在這開學週引起師生及網路使用者圈子不小的騷動。臉書宣稱:「我們已做出決定,您不符合使用 Facebook 的資格。」在附上一個要使用者自行查閱其政策與權利義務的宣告後,便說「請諒解這是最終決定」。

有網友以自身經驗表示,臉書「最終決定」關閉的帳號一般是要不回來了,顏老師只好默默重開一個新帳號,但2月27日凌晨1點,他突然接到臉書回復帳號的通知,僅短短一句說明該用戶「分享了具有性暗示的連結」導致封號。

【被褫奪大國公民權】 
根據1月底的最新數據,臉書每月活躍用戶數已達13.9億,超越中國的13.4億和印度的12.4億人口,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在全世界有上網能力的27億人中,臉書吸收了過半。

這個帝國的「統治階層」不到7千位,卻管理著14億的龐大子民,這些子民每天貢獻大約130億條訊息。在如此龐大的資訊流中,一個台灣島上大學副教授的「被消失」,可說不痛不癢。

但對受害者來說,卻等於被「褫奪公民權」、「開除國籍一般」痛苦;今日若不用臉書,有大半的老同學、朋友、職場關係人,甚至親戚根本無從聯絡上,甚至連他們邀約的實體活動及生活近況都不得而知,更別說一大群你得靠著臉書才能把長相和名字對起來的泛泛之交了。

承認吧,我們是台灣公民,更是臉書公民。但中華民國政府不太瞭解你,臉書卻對你熟到不行:它管你的名字、紀錄你的虛擬地址(IP)、所有頁面的造訪和分享紀錄,掃瞄你和你朋友的臉孔特徵加以辨識紀錄,以及真實世界的打卡、日記貼文,甚至幕後的私訊。最後,它將你的資訊關鍵字分析,掌握你的習性後賣你廣告,好進貢它每季高達38.5億美元的「稅收」,坐享76.24美元的每股股價。

你我如此地歸屬它、效忠於它,只是有一天,卻可能發現自己突然就被斬頭、抹去臉孔了。

【檢舉之戰】 
與臉書常打交道的人士表示,臉書的紅線是「帳號非實名」。此一規矩,曾在歌手「伍佰」帳號兩度被註銷,且太太兼經紀人申復失敗時被意識為真。

這並不令人意外,如真實改編的金球獎與奧斯卡得獎電影《社群網戰》描述,臉書的起源是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在哈佛大學搞的「校園正妹PK」(那時叫作Facemash)。它主打用你真實的名字、真實的照片、真實的學籍,來參與這場線上狂歡競逐;以此「核心價值」,把10年前那個只限哈佛以及其他長春藤盟校學生註冊的校園網絡,推展成10幾億人活躍的今日帝國。

顏老師的原帳號有真名、照片,留下大量的真實網路足跡不是問題;但他在網路上左批「極端動保」、右駁「偽科學」、轉身再砲轟「恐同」,加上作為同志圈名人的他,有不少「不像老師」的照片在臉書皆設為公開。

如此樹敵的爭議形象,只要有人發動「檢舉戰」,逼臉書搬出用戶條款「依法行事」,這用戶就隨時可能被封殺;而且因為這些用戶當初都「同意」了使用者條款,就連照片、文字在上傳公佈的那一刻起,智慧產權都自動歸臉書所有,你便是要告,也告不贏它。

【帝國之階】 
這起事件的宏觀牽連,在於讓我們正視臉書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獨裁事實。如哈特與奈格里《帝國》(Empire)一書所揭示的,它是浮在任何國家法律的管制之上的「超國家」,可以用自己的浮動標準「任意封殺」使用者,運作新的極權體制。

要攀登帝國的科層階梯,就必須鑽研突破其運作之道。過去從國內外各處歸結的說法都表示:「只要是買過廣告的帳號,臉書在申訴處理都會更用心謹慎,甚至派真人客服出面溝通問題。」祖克柏從來不敢說破或證實這個已有高度共識的觀感,但歸結下來,有「實錢」、「實人」、「實法」三個因素,使廣告成為破解臉書獨裁的一個致命武器,其中又以「實法」足以作為帝國的「阿基里斯腱」。

【實錢買官成貴族】 
「實錢」又稱「貴族說」。不久前,致力於科技人文寫作的蔡依澄醫師曾提倡「花個200塊小錢買廣告」,作為爭議人物的自保之道。幾年前曾遭臉書封號的部落格名人潘建志醫師也認為,得到臉書尊重的方法,是讓自已從「免費用戶」(user)變成「客戶」(customer)。

當信用卡經過請款核實、雙方透過金融往來,多了一份互信保障,這是「實錢」:買廣告可將你在金融單位積攢的那份「信用」渡讓給你的臉書帳號。透過認你的錢,臉書學會認你的人;賤民從此封官加爵,成了帝國貴族,從此「有頭有臉」。

【實人創造大數據】 
然而,「實錢」如果背後不是「實人」,就難以成就臉書真正的金流。

作為把美國普及的「大數據」概念運用得最成功的一家公司,臉書就是靠著記下每個帳號背後使用者真實的人際關係、按下的每一個讚、打的每一個卡、使用的語言與關鍵字、登入的次數地點等網路行為,才得以運算出精準的廣告投射。這個2012年5月才成立的廣告業務,如今已有破2百萬個活躍廣告商的進駐。

飽含用戶個資的大數據庫,就是臉書的金脈。一個沒有真實個資、網路足跡作假、與真人配不起來,擾亂其整體大數據分析精準度的假帳號,是臉書最痛恨的對象。你能想像若在這14億人的國度,這類破壞臉書廣告主利益的有3成活躍用戶,會是多巨大的「國安危機」?

換句話說,臉書靠著認你的「實人」,來認它的廣告主。每一次買廣告,就是在幫助臉書鞏固這套既定的商業邏輯。臉書打壓「假活動」的同時,就自然地產生了供奉迎合這些與它是「利益共同體」的人的思維。這是買廣告有益自保的第二個原因。

【實法深深鎖雲端】 
「實法」,則指的是「消基法」與「定型化契約」,我稱為「雙重國籍論」。近來線上遊戲產業已成我國消費者申訴事件的最大宗,過去曾有某遊戲一項武器道具的攻擊數值,在重大更新後只剩下4分之1,而讓消保官受理追查,就因為該遊戲是靠商城吸引許多玩家投入大筆「真錢」在玩。

現在不少人透過臉書付費玩遊戲,買臉書廣告者效果亦然:試想若某人的百萬粉絲團的大把人氣是透過大筆廣告投放而打造,若對該粉絲團經營者任意封號,臉書將立刻落入現實法律的商業訴訟問題。為此勢必要有真人出面妥善協調、折衷、甚至退款。

買廣告等同於以「真錢」為槓桿做動「實法」,要是你的數位內容一部份曾透過現實中的金流轉化(convert)而來,哪怕只刷個最低5美金推播一則貼文,也形同邀請了「地上國」加入對自己數位身份的共同治理、獲得「雙重國籍」的保障;當喜怒無常的「雲端國」判官欲將你打入黑牢地獄時,地面安全網可以適時托住你的腳跟。

【統治的真面目】 
在顏老師與臉書的角力中,他經營臉書6年累積的原生優質圖文、知識內容、個人及群組人際網絡,根本無法代入商業估值;顏老師附上現實生活的「在職身份證明」、影印「身份證件」,但臉書官方別說真人聯繫,連審核都不屑一顧。

筆者曾經整理自身網遊經驗,撰寫〈線上遊戲的迷與悟〉,在此文中,筆者體認到遊戲設計者像是「制度上的獨裁者」,以「改版」和「重寫規則」的方式「奴役」身陷其中的玩家,而且同時還是掌管經濟天平的「印鈔機」。這樣的「雲端國度」,遠不如上帝所創的現實物質世界來得穩定、善意和自由;迷之愈深,受制愈深。

由於雲端世界的治理,和現實文明精緻程度的極大落差,付費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綁定帳號做法;「金融」籌碼之於「文創」籌碼在「定型化契約協商過程」所體現的極端不對稱,才是未來「雲端平台」與「知識產權」之爭該積極聚焦的戰場。

【知識無價=免費?】 
舉例假設:一個大學教授6年來每天2小時在臉書上進行教案撰寫工作、回覆學生問題與留言,那麼他被臉書查封的數位內容,是否該按現實的大學教授勞動條件計算金額返還?

或就算被視為娛樂而不是「勞動」的遊戲,當一個玩家每天上線、經營6年,他在遊戲中經營累積的等級寶物裝備、甚至對話文字內容,難道就可被官方納為禁臠、任意變更糟蹋嗎?

但現在正由於「數位勞動」定義和量化估值,還沒有被全球視為一個重要議程加以解決;沒有國際約章共識的結果,讓臉書自訂霸王條款把極富金礦的「使用者原生內容」(UGC),以「零元」就向14億公民買斷了。「知識無價」被巧譯為「知識免費」!

所以弔詭的是,臉書雖已透過成功的大數據商業模式,賺走了這位教授數位勞動的資產「剩餘價值」,卻不必承認他為「共同創作者」,還在滅了他的帳號後,一面大擺權力傲慢架子,一面繼續竊占他的資料用於結合日後持續有利可圖的廣告與網路行為分析──全憑14億子民都與「臉書帝國」簽下的一紙「社會契約」。

【重訂契約】 
一位生科副教授墜落雲端,足以成為哲學系、法律系、資管系、政治系、商學系的倫理教材。臉書迭以毫無程序正義、雙向透明審議的方式處理使用者的線上訴訟,暴露了它作為雲端帝國「憲政理念貧瘠」的治理邏輯,足叫許多寄情烏托邦的雲端自由夢世代心碎。

當前全球27億人的網路社會亟待醞釀一種意識:我們既是地上國的公民,也是雲端國的公民。每個在雲端國參與知識勞動的用戶,都應該是其「個人數位資產」的當然所有者。此觀念建立後,未來就應倡議修法:雲端服務平台要上線,必須先建置針對「使用者在雲端服務平台的數位內容」的完整保障與保存機制。

使用者被視為「共同創作者」,當站方或使用者一方終止使用時,使用者要「保證」拿得回一份包含其「完整數位足跡」(如聯絡人名單、對話記錄)的離線版本資料。

同時,我們也可以理解中國對於「穀(谷)歌」、「推特」、「臉書」具有「超國家帝國」性質的忌憚,從而要力推能與北京政府統作口徑合一的「百度」「微博」「人人」。一旦尺度超過,類如影片鼓吹吸毒、叛亂、洩漏國安情報、歧視、煽動人們自殺,政府可以立刻「禁播」,並且審核、複核、申訴管道,都有現實世界明文法源依據、尺度標準可依。

現階段,臉書內容治理的灰色地帶太大:告訴乃論、主觀心證、黑箱審理、申訴無門。程序如此不正義,就不用再談實質正義了。我們若無法像脫離一款遊戲那般,忍心放棄這張雲端國的護照,唯有團結起來以「白色力量」,去要求它、淨化它,讓它願意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提升治理的品質。

誰叫雲端,讓人誤以為它那麼靠近天堂?

@@@@@@@@@@@@@@@@@@@@@@@@@@@@@@

全球周刊封面:共享經濟不過是血腥市場(20150202 國家雜誌)

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150201-T5Kb

The Nation 國家雜誌
What the Sharing Economy Takes 共享經濟不過是血腥市場
http://www.thenation.com/article/196241/what-sharing-economy-takes
打從幼稚園開始,我們就被教導「分享」的美德,然而新紀元資本主義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推出的諸如Uber和 Airbnb、Zipcar、Netflix、TaskRabbit這類賺錢科技服務,卻是世界藉著科技逐漸倒退回封建時代的一種暗號。

《國家》揭露,當Airbnb使得「人人都可以當二房東」,結果紐約或洛杉磯這樣房子難找的地方,製造了不少「房市黃牛」租屋再分租操作槓桿,讓租金更多了一層剝削。

Uber更是從跟「小黃」削價競爭起家,許多簽約的車主發現自己時薪只有區區13美金,還得自己吸收自用車的折舊,因為Uber以乘客評分來決定是否續約,而讓勞工被吃得死死的。TaskRabbit這類的順道快遞,當初是強調「敦親睦鄰」「舉手之勞」(如你想買菜,而有人正好在菜市場、又住你附近),則早已變成一堆閒人淪為「派遣工」搶零星顧客訂單的血腥市場。

比起1990年代矽谷夢的黃金時代,2010年代的共享科技只是披著它的羊皮。因為實際上,能富起來的人只有那些少數創業家及資本家,反而大多數人更為窮忙,而且還是半自願被這些「共享科技服務」綁約宰制,成為新自由主義下的佃農──而且這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很多份佃工湊成的養生源。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