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埔頂村利用廢棄稻稈,打造泥磚牛舍onTV

嵌入:
文字-A A +A

桃園有一個村落,平時就致力於社區營造、農村再生的埔頂村,近日他們發起為村里新來牛隻蓋房子的活動,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除了讓村民更加關心家園外,也邀請喜愛大自然的朋友一同來體驗看看如何製作客家泥磚房。

明媚的天空、青綠的田地旁,一塊塊的土泥磚排列在地。為了迎接村里來的新朋友-兩隻小牛,致力於發展農村再生的埔頂村,決定號召村民及喜愛大自然的朋友,一同為小牛蓋房子!

我今天是第一次來,然後覺得以前的人這樣蓋房子還滿辛苦的,可是跟大家一起就還滿開心的。

我是世居在這個埔頂社區這邊。埔頂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很傳統、很鄉下的一個農村。那從前大家都是互相的換工、互相的做事,我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裡面長大的,大家那種互相合作、互助合作的那種精神,我們是希望可以把它再找回來。

以農為本的埔頂村,牛隻對老村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夥伴,然而都市發展快速,年輕人口外移。藉由打泥磚蓋牛欄的活動,除了讓年輕人可以回到鄉間親身體驗務農,更在製作客家泥磚的過程中凝聚社區意識。

剛來甚麼都不知道,我們也是從那邊把那一包米殼那個拿過來,然後這些稻草都拿來,我們也是這樣切,他講的你真的在踩的時候,你有發覺真的感覺在做粿一樣,就變得QQ的。那這種磚,他就會教我們說你怎麼擺在那個田埂的時候,把那個木頭框框先抹一層水,用稻草抹一層水,他就變成有那個滑性,你把泥土擺上去以後,要把它塞緊,不要一下這個滿的,那個有窟窿,這樣一整個滿滿的像在做蛋糕一樣,再把上面沾點水,然後再輕輕搖搖搖,它就會咕嚕滑上來,很漂亮。那你把它每個都弄很漂亮,我想那些牛也會住得很高興。

埔頂社區它還滿特別的,因為他們做農村再生或是社區營造,ㄧ些對於農村要推動事情的共識的社區,去透過不同的活動,因為小朋友或是家長,他們對於議題的親近程度,應該可能也就是沒有那麼可以接受,但是所以我們就透過體驗的方式,比較歡樂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力量,感受我們怎樣跟土地之間的連結。

以大地為教室,向土地及生活智慧學習為宗旨,運用碾米廠丟棄的米殼稻稈與泥土混合,再將土磚壓實取出,使雨水不易沖刷毀壞,規劃出此一系列內容的功臣是他們-不完美原創工作室,他們將工作與自己的家鄉結合,帶領村民們一同關懷土地。

我們的概念很簡單,其實如果你去想,大地是一個教室,那我們可以在大地裡面獲得什麼,所以我們就跟我們工作室之前成立的理念去稍微有一些結合,和跟我們工作室的夥伴有一些討論,我們工作室的夥伴的工作,如果又可以是關注自己家鄉的一些議題,那這件事情何樂而不為?所以剛好我們有一個夥伴,她住在桃園新屋的埔頂農村,那我們就在想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從生活中微小的替牛隻蓋房子,到珍惜資源與環境共生,藉由不完美原創工作室有活動系統的帶領,埔頂村將會繼續發展自己的家園。

淡江新聞 王思絜 陳彥菁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09.10.20

淡江大傳

加入時間: 2009.10.20
843則報導
843則影音
57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29

喝水救地球 創造永續「飲」響力

2024-03-19
瀏覽:
2,881
推:
0
回應:
0
4:08

屏東失智友善園區 保長者平安生活

2024-03-12
瀏覽:
7,102
推:
3
回應:
0
3:24

刀光劍影 揭密刀匠的製刀技藝

2024-03-12
瀏覽:
6,807
推:
3
回應:
0
2:11

彩妝二手拍 浪費說拜拜

2024-01-23
瀏覽:
29,158
推:
3
回應:
0
3:04

拾起流年的書籍修復師

2024-01-16
瀏覽:
28,345
推:
3
回應:
0
2:37

照亮石碇的螢火蟲書屋

2024-01-16
瀏覽:
32,457
推:
2
回應:
0
2:32

海底撈金 薛雍霖獲模範漁民

2024-01-09
瀏覽:
13,721
推:
2
回應:
0
4:08

從心開始 終結毒癮

2024-01-09
瀏覽:
41,412
推:
248
回應:
0
4:12

偏鄉醫護情

2024-01-02
瀏覽:
10,672
推:
1
回應:
0
3:58

萬華暖心食堂 弱勢者新曙光

2024-01-02
瀏覽:
9,818
推:
2
回應:
0

桃園埔頂村利用廢棄稻稈,打造泥磚牛舍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9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