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叛亂犯》臺北火車站特映及分享座談會
一、主辦單位:《末代叛亂犯》 / 台灣教授協會
二、特映時間:
日期:2015 年 5 月 17 日
時間:下午01點30 分 ~下午04點30 分
三、地點:臺北車站多功能展演廳(台北車站售票大廳)
四、特映會活動內容
1991年獨臺會案發生後各大專院校與社運團體即開始聲援與罷課,5月15日全臺各地的學生及社運工作者集結於臺北車站大廳靜坐抗議,直到5月20日萬人遊行抗議民眾才撤離臺北車站。本次特映會將於此具有歷史意義之地點舉辦特映會,不限制入場觀眾,希望透過臺北車站此公共空間的公開放映達到本紀錄片拍攝之目的──透過獨臺會案此被大眾遺忘之事件使民眾更關心臺灣歷史,也邀請事件相關人親自述說故事,從不同角度觀看歷史。
製片 / 導演:廖建華
《末代叛亂犯》臺北火車站特映及分享座談會(影片清單)
《末代叛亂犯》臺北火車站特映及分享座談會(相片)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8532016897338116185/qArZgE#slideshow/
本片介紹
1. 紀錄片緣起與放映
《末代叛亂犯》起源於導演廖建華閱讀史明自傳《史明口述史》中「獨台會案」敘述後,震驚於解嚴後調查局進入校園以思想叛亂的罪名逮捕學生。廖建華認為此事件深具歷史意義,希望透過拍攝紀錄片進行爬梳並呈現。因緣際會下與其他三位仍就讀清大的學生,一起組成了「清華大學獨台會案音像紀錄小組」。
2013年末「清華大學獨臺會案音像紀錄小組」開始進行紀錄片《末代叛亂犯》的籌備與拍攝,至今已深度訪談超過40位事件相關人,爬梳歷史文獻與調查局檔案,以紀錄片的方式重現1991年所發生的「獨臺會案」過程及臺灣的憲政發展。本片希望重現獨臺會案此一被歷史遺忘之事件,喚起民眾對臺灣歷史的關心,了解台灣民主化與憲政發展,看見當時的人們如何想像臺灣社會,透過本片再次思考不同階層的人民如何共同生活於更好的臺灣社會。
《末代叛亂犯》透過一系列的映演計劃進行全台放映,並於放映期結束後上傳網路空間,不以本片作為營利之用,以達歷史資產之公共性。預定於今年5月9日(獨臺會案24週年)舉辦首映會,邀請電影工作者、影評人、事件相關人及媒體參加,蒐集映後心得做為劇組改進之用,並透過影評與媒體新聞以達宣傳之效。5月17日將於當年全台聲援集結地「臺北車站」大廳舉辦特映會,同時5月至6月於全台獨立空間同步上映。
2. 紀錄片簡介(片長約65分鐘)
1987年,臺灣解嚴,各種議題的改革與民主化聲浪四起。在政治上,為適應新的國際局勢,一群被稱作野百合世代的學生與各方工作者,希望政府重新制定一部符合臺灣現況的憲法。自1990年開始,開啟了長達一年的「制憲運動」,影響臺灣憲政至今。1991年的5月9日,調查局逮捕了臺大社會所畢業的文化工作者陳正然,基層社運工作者王秀惠,高雄長老教會漁民服務中心的Masao,及當時就讀清大歷史所的學生廖偉程,不久後又逮捕了Masao在玉山神學院的學弟Cegau,五人被以懲治叛亂條例起訴,最重可以「二條一」判刑,此為唯一死刑。調查局恣意進入校園,安排特務潛藏其中,引起軒然大波,亦引起深藏在民間對「白色恐怖」的畏懼。事件發生後,全台各地的學生於校園串聯罷課,社會各界進行聲援,進駐臺北火車站挺身抗議。立法院更因此於5月17日廢除實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本片希望在二十四年後的今天,不僅讓當年的參與者訴說這段記憶,看見歷史與憲政改革,亦透過他們不同的身分:原住民、女性、執法人員、學生、教授、基層社運工作者,重新理解那一代人對臺灣社會的想像,希望現在的我們,臺灣不同階層的人們都能一同活在更好的臺灣社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