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燈籠化繁為簡,將工藝生活化
在宜蘭鄂王社區的林朝欽,為了讓文化繼續傳承,苦思發明了『拼』燈籠,用三片紙板拼出燈籠,更用自創接頭,帶給燈籠不同的面貌。
超大的燈籠,直徑有一百五十公分,是林朝欽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辛苦完成的。裡面的線用的是碳鋼線,所以燈有伸縮性,總重量也只有四公斤,特別的是它還有內外三層。
像這一個一百五十公分,這種大燈籠,有兩層、有的三層,我現在目前做最多做到四層,它是裡面沒有骨架,所以說他可以伸縮,可以折疊的。
製作的環節,每一項都很重要,先有了模板,接下來拉線的過程要十分專心,一不小心脫線了就要重頭來過。
固好模板以後要繞鐵絲,鐵絲那麼細,從頭繞到尾,中途一定會脫線,脫掉就很難再做回去了。
林朝欽一開始接觸燈籠是想要創業,但他發現很多東西一直保持傳統就會被時代淘汰,他透過創意賦予了燈籠不一樣的面貌,特別是他發明的多功能接頭,讓傳統的燈籠有了更實用的功能。
這個接環,中間這個孔的部分有三道尺寸的設計,第一道大的這一部分是結合燈具,第二道、第三道是結合寶特瓶和玻璃瓶。結合以後,可以當甚麼,當花瓶。倒過來,鎖在這個檯燈座上面,就可以當檯燈。
這項有巧思的發明申請了專利,而且它不只能用在燈籠上,還有更多用途。
寶特瓶,一些造型的切割,小盆花放在裡面,接環,接起來、吊起來。我們養魚的話,切上面一點,水也可以裝得多,裡面把它種個水草、養個魚。
林朝欽是宜蘭退休的郵局局長,燈籠工藝是他的業餘興趣,除了圓自己的夢,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參與,還把整個製作步驟簡化了,加入拼圖的原理,用三片紙板,要教我們如何簡單做燈籠。
結合益智拼圖的原理,簡化成三片紙板,三片紙板有編號的部分把它拆下來,一個燈籠的骨架。
跟傳統做法的骨架一樣,這個很類似,對不對,就是從這裡演變成這樣。
跳脫以往燈籠只能照明的刻板印象,加入了更多的設計和實用理念,林朝欽帶著傳統燈籠,要走出不一樣的路。
淡江新聞 羅苡僑 張博智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