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步如飛下的文字危機
新聞稿: 流暢的敲擊鍵盤,人手的一台電腦,信息化的時代,講求的是便捷和快速。我們早已練就了一種在鍵盤下「鍵」步如飛的技能,我們常炫耀自己的打字有多快,可是對於那些最傳統的的手寫文字呢?
(記者:寫作業常會用什麼方式?大學學生A:那個電腦,鍵盤。大學學生B:現在那個手機啊,電腦啊用的比較多了,就是可能不太會動筆去寫字。)那麼我們就來進行一次手寫字大調查,來看看大家手寫字的能力。
(記者:飲鴆止渴。受訪女學生:哪個鴆?等一下哦,止渴的渴啊,是吧,我不知道唉,我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寫。記者:藝術。受訪男學生A:是這樣嗎?你來寫吧,不好意思電腦打太久了,不會寫字。記者:左右逢源。)這個左右逢源的源字寫成了緣分的緣。(記者:額手稱慶。受訪青少年A:我不懂唉。受訪青少年B:來來來,額首(手)稱慶,我應該沒寫錯吧,稱是不是寫錯了,稱有錯嗎?還是這個撐住的撐啊。記者:這個手是手指的手哦。受訪青少年B:是這個手。記者:對。受訪青少年B:啊,錯了)
可見對於這些早已熟知的文字。很多人都出現了遲疑,錯寫或者不會寫的現象。
(校園工作者:打的時候是不會打錯,可是當我要要寫的時候,我就會想很久,這字怎麼寫,這算是一種科技進步之後的一種影響吧,就太依賴科技,就是我們自己,在使用上,在書寫的時候反而會有一種人家說的遺忘吧。)
相對現今的鍵步如飛,古人對待文字又是什麼態度呢,這是位於美濃的一座敬字亭遺址,單從這個命名中可見古人對待文字的敬重之意。
(敬字亭附近居民:古代啊,古代他們不要的書,不要的書就會收集起來,拿到那個敬字亭去焚燒,就是對那個孔子的一種尊敬。)
燒毀是古人對文字的敬惜,隨然焚燒在如今的社會不再適用,可是卻在告訴我們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不單只是鍵盤下空洞的敲擊。
(大學學生C:文字跟文化就是關係是非常密切,就是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大家都不寫文字,不以文字的方式傳承文化的話,那些文件都放到網上去,如果就是有一天網絡世界崩潰掉,那些文件都不能用的話那些東西都會不見。大學學生A:因為現在的電腦程式不會就說你打左就會出現右,就會出現完整的句子給你,你就不用打完完整的句子了,這樣的話就會,我們年輕人就會越來越忘記怎麼去寫真正的華語文字。)
多一些提筆的機會,多一種對文字的敬重,別讓科技將傳統與文化踩在腳下。
受訪者職稱:
大學學生,青少年
校園工作者影視系助 黃楷傑
敬字亭附近的居民
記者高雄採訪報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