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九) 銀髮游藝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https://www.peopo.org/news/271101

這篇文章作者銀髮游藝是以這樣的文句作為結尾:

老子所顯現的,則涵括了這一切,不只是彌合孔子與莊子之間的間隙,而是為廣大的生命,尋找出任何時代與變動之下,都有以立命的處所。不僅如此,在冷眼觀天下的同時,老子以他獨有的應世之姿,倒騎青牛而去,最終由是示範了「不言而教」的一課。 

好奇寶寶好奇倒騎青牛的獨有的應世之姿,到底是怎樣的情形呢?谷歌到這樣的圖片,搏君一燦:

 

@@@@@@@@@@@@@@@@@@@@@@@@@

上接: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八) 銀髮游藝

https://www.peopo.org/news/270365

-----------------------------------------------------------------

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九)

根據史料,生於同一時代但年歲略輕的孔子,曾因周禮制度的問題請益於老子。事後,孔子對他的弟子讚嘆老子的淵博莫測。相對於此的,則是許多後代學者們根據漢代以後的《老子》諸編本,解釋說:老子崇道而抑禮,尊德而輕仁。對於此,近代有些學者認為這種看法,是受到莊子和其他道家諸子學說的影響所造成的結果。竹簡《老子》的出土,使我們有了一個客觀判斷的機會。

透過檢視《禮記》內的記載,讀者可以窺知周代禮制,對各類社會等級所有人的行為,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飲食、應對進退到入朝面君…等都有嚴格且巨細靡遺的規範。而另一方面,《禮記》內也大量引用了孔子對禮制規範的解釋。在這種印象下回頭去讀《論語》,讀者便會對孔子對於弟子們問題的應答,產生一種長者對後輩用心提攜、諄諄教誨,甚至如慈母對即將遠行愛子,從各方面去做反覆嘮叨、叮嚀的感受。此時,再反過來看那動了退隱念頭,本欲西行卻被強制留滯在邊關的老苒,雖說是被懇請書寫下能有益於後世的經驗、教訓,然而,在前面所述已經名滿天下的孔子論述氛圍中,應該只會書寫出自己專長所及並真能利益世人的經驗吧。

竹簡《老子‧乙編》第三、四簡(學者們認為等同於通行本的四十八章)裡,似乎就顯現出這種跡象。或許出於認為處理世俗教育的孔子,對於常人關心的「人所行之道」的修習,說的已經夠多了,所以,老子只用諸如「學者日益」的短語便帶過去了。因此,這章的重點便呈現在文句接續的修道總綱上。但是,整體來說它的書寫內容,卻與傳統所認知的大異其趣。文句比較如下:

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恤〕 (?;﹝血內﹞)。〔恤〕之或〔恤〕,以至亡為也。亡為而亡不為,絕學亡憂。【竹簡《老子‧乙》】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通行本《老子‧四十八章》】

大略來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裡, 引用謙之案:『…「為學日益」與二十章「絕學無憂」,皆指學禮而言。莊子知北游篇:「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故曰:『為道者日損。』」又後漢書六十六範升傳,升奏議引:『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顏可謂善學矣。」…』以及『…又淮南道應訓引作「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下釋之曰:「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這些解釋,可說是目前對本章核心觀念所作,為大家接受的公約說法。

但是竹簡《老子》文句的用字是「亡為」而非「無為」;同時,如同前節本文所討論的,「亡不為」的“不”字是異體寫法,因此不能簡單解釋作「不」。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行本所用的“損”字,竹簡版所用的明顯不相同。

“損”字的寫法,在《說文解字》使用的篆字體是:從手從員。但是讀者如果詳細比對在《古文字類編字典》所收集到的古體字裡,便可覺察道:“員”字很明顯的是由“鼎”字發展來的請(參看下圖;圖樣取材自《古文字類編字典》)。將《老子‧乙》內的使用的這個字拿來一比,實在很難信服它便是“損”字。適當的比較,筆者以為這個字是:從血從內。不論是甲骨契文的書寫方式,或其它簡文寫法來看,都比較符合這個結論。這便是筆者在前面將之寫成﹝血內﹞的原因。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麼它是甚麼意思呢?

根據《說文解字》,血字的本意,是祭祀時所用犧牲的血。從典故裡以及生活習俗上來看,它形象上表示的是動物的血液,延伸使用時則代表祭者的恭敬、真誠用心;進一步的,也可以視為強調強烈的意念或者是堅定不移的企圖,成語「歃血為盟」便是此種用法的例子。所以﹝血內﹞字可能和恤字有關連性。《說文解字》說:恤,憂也。从心血聲。從漢代以降,看到「憂」字都想成是憂患的意思。

可是在《說文解字》心部分類下,共有二十七個字,都用「憂也」一詞通釋,其中只有少數的字,有進一步的解釋。因此,對沒作解釋的字,讀者必需自會其意。透過這麼多通解為「憂」的同義字,顯示出古人對心念的活動,有極為詳細的區分。有趣的是《說文解字》對“憂”字另有解釋:『和之行也。…《詩》曰:“布政憂憂。”於求切。』許慎所說「和之行也」的意思,應該指:「作為」和「心念」協合一致。《說文解字注》對此有比較深入的敘述:『…和之行也。商頌毛傳曰。優優,和也。廣雅釋訓。憂憂,行也。行之狀多。而憂憂爲龢之行。和,當作龢。…詩曰。布政憂憂。商頌文。今詩作優優。』顯然,“憂”字在漢代以前,意指:行為和意念的相和。也因此,恤字表示的是:不論行動或言辭都與內心一致的顯現對他人的關心。字義的重點,落在心志對自身外部人或事務的體悟。

這樣一來,用“內”字符號取代恤字的“心”字符號形成的﹝血內﹞字,便可以會意為:對自我內心意念乃至身體內部各種反應作忠實的檢視(為了方便書寫以下用〔恤〕字代表﹝血內﹞字)。與「恤」字相反的,〔恤〕字義重點落在對自身內裡的省察。

〔恤〕,因此是一種實際的心理意識作為,即專注於單一的念頭或意念。老子認為如果能夠如此日日勤修,最終可以使修道的人進入到一種可以稱作「亡為」的境界;也就是臨事時心中能夠自然清楚明白事務發生的本質。對於常人而言,臨事時通常只能覺察或見到事務發生、運作的表象,也因此,只能依事情當時的發展態勢作出反應以應對。但對於能夠進入「亡為」狀態的人言,他便不必然採用常人通常採用的應對方式,去處理事務,而是針對事務發生的根本源由去治理;也應此,「亡為」應該解釋作:極察而後作為。

「亡為」的境界如果能夠繼續努力提昇,便進一步的能更深入、體察事務發生所涉入、影響面向的寬度與廣度,最終便能將所有不利於人民安居樂業的可能發展事務,阻絕於未發生之時。這便是所謂的「亡不為」。能夠到達這種境界時,便同時能斷絕所有能使自己會發生憂患狀態的情境,或者,更符合當時用字本義的意境:不被任何世俗事務所困擾。因此,所謂「絕學亡憂」一詞,其「絕」字是指:斷除;而「學亡憂」則是:學會如何平撫自己的憂慮;或者,學習不牽掛所有外在紛擾。因此,絕學無憂是說:免除了需要學習如何不須牽掛(平撫自己憂慮)的必要。由是,人的生命獲得了最大的自由。

莊子在《莊子‧知北遊》裏,對本章〔恤〕字的使用解釋作「損」(假設莊子看到的和竹簡《老子》同文),雖然暗示了莊子對「亡為」的認知:去除世俗事務的表象而處事;同時也表明莊子對老子境界的偏執:取其遯世而自安,而這,或許是莊子的本性在經過老子思想薰陶、教化後使然。

如果說孔子是全然投入世俗的,而莊子是逃世自放的,那麼他們之間便有一極大的缺口:汲汲營營於生存而不想;不是不想,順乎生命的本能而已。這個缺口,便是傳統聖王之學所以立基之處。老子所顯現的,則涵括了這一切,不只是彌合孔子與莊子之間的間隙,而是為廣大的生命,尋找出任何時代與變動之下,都有以立命的處所。不僅如此,在冷眼觀天下的同時,老子以他獨有的應世之姿,倒騎青牛而去,最終由是示範了「不言而教」的一課。

@@@@@@@@@@@@@@@@@@@@@@@@@@@@@@@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十) 銀髮游藝

https://www.peopo.org/news/27150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九) 銀髮游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94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94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