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號啟示錄[1/2]
IDF最早的名字叫LWDF,Light Weight Defensive Fighter,直到專案改名叫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國產防禦戰機,正式機型為F-CK-1A/B,F為Fighter,而CK是Ching Kuo[經國]。
IDF是中華民國第一種自行研發設計的戰機,在美國的技術設限下,發動機推力不足,以及航電雷達功能被條件式刪減,使其部份戰力無法跟其他先進戰機相比,但是在1980年時期,它仍是保有相當獨特的地位。
當時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研製戰機計畫,總計畫稱為[安翔計畫],包含四個子計畫,研製空對空飛彈的[天劍計畫],研製發動機的[雲漢計畫],雷達系統的[天雷計畫],以及研製機體的[鷹揚計畫],計畫的協調[鷹揚計畫]工作組負責。
航發中心原計劃生產250架F-CK-1A/B,後來由於美國同意出售F-16 A/B型給我國,以及幻象機的購入,使得F-CK-1A/B總數減少為131架。
IDF大事紀:
1983年 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成立[安翔專案]
1988年12月10日 第一架單座原型機[1001]正式出廠,命名為[經國號]。
1989年5月28日 單座原型機[1001]首次試飛成功。
1990年5月12日 雙座原型機[1004]正式出廠,同年7月10日第一次試飛。
1991年7月12日 第二架單座原型機[1002]在台中外海失事墜毀,
造成試飛官伍克振上校殉職,追贈少將。
2000年1月14日 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將生產的最後2架F-CK-1移交給空軍
,F-CK-1的生產計畫正式結案。
F-CK-1A/B的成軍:
我國空軍F-CK-1A/B換裝計劃總稱為[合歡山計劃]。
1992年4月 [合歡山1號]由CCK第427聯隊第7作戰中隊的種子教官訓練,
以及接收第一架F-CK-1A先導生產型[1401]。
1993年2月10日 第一個F-CK-1A種子教官隊中隊第7中隊在台中CCK基地正式成立。
1993年10月 首批F-CK-1A換裝完訓。
1994年1月 [合歡山2號]是CCK第427聯隊生產型F-CK-1A/B戰機換裝。
1994年12月8日 第一個F-CK-1A/B作戰中隊隸屬台中CCK基地427聯隊第三大隊的
第8中隊正式成軍,開始負擔戰備任務。
1995年11月 同為第3大隊的第28中隊與439聯隊的E-2T電戰中隊在清泉崗共同舉行
成軍典禮。
1997年4月15日 第一個F-CK-1型戰機第427聯隊在CCK正式成軍,下轄第7、8、28
作戰隊,第三戰術戰鬥機大隊正式完成全大隊F-CK-1換裝作業,
成為第一個完成換裝的二代機部隊。
2000年7月14日 [合歡山3號]是第443聯隊生產型戰機換裝計畫,第二個F-CK-1型
戰機第443聯隊在台南基地正式成軍,下轄第1、3、9作戰隊。
資料來源: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空軍戰機專輯 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
全球防衛雜誌 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
國軍武裝 斯巴克顧問公司 2007年11月12日出版
解構空軍 斯巴克顧問公司 2008年10月31日出版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