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舞蹈 舞出在地文化
【記者張雅婷/雲林西螺報導】
咚咚舞蹈團的夢想號,自西螺開始出發。為了融入在地文化於藝術中,咚咚舞蹈團不僅將廟宇、神轎搬進舞台,更將祭神慶典常見的獅陣結合舞蹈,希望透過舞蹈呈現雲林縣各處的地方文化,讓表演藝術更親近土地。
「咚!」的一聲鼓響,一場屬於雲林在地文化的故事,在咚咚舞蹈團舞者的手足間,向民眾娓娓道來。一頭可開嘴、闔嘴的開口獅,曾出沒在多少祭神慶典中,這項屬於民間的傳統技藝,不僅在廟宇慶典可見,咚咚舞蹈團也將它呈現在劇場。結合舞者與傳統獅陣技藝,悠揚的配樂、場上擺弄的身影,加上劇場後端真實呈現廟會景象的投影,一般廟會獅陣中,唯一可入廟<註一>的「開口獅傳奇」就這麼呈現在觀眾眼前。同樣結合在地文化與表演藝術,咚咚舞蹈團的「螺陽舞太平」劇碼,將神轎遊街盛況領入劇場,舞出西螺太平媽祖對當地居民的意義,劇末還邀請台下的民眾一同過轎底<註二>,重溫慈悲馬祖情。「希望集合在地人,做出屬於在地的東西。」咚咚舞蹈團團長程素勤表示。透過舞蹈與在地文化的結合,咚咚舞蹈團不僅讓民眾看見舞蹈肢體的展現,也讓雲林在地文化有個說話的機會。
咚咚舞團的舞者,多是來自咚咚舞蹈社畢業的成員。
記者張雅婷/攝影
「希望可以把雲林縣每個鄉鎮的文化特色呈現,是咚咚舞蹈團未來的方向。」程素勤表示。成立至今已逾5年的咚咚舞蹈團,創立之初並未有固定的表演方向,直至與地方合作的過程中,突然頓悟舞團不斷尋找創新的題材,卻忘了自己身邊最近的事物,於是屬於在地的「開口獅傳奇」便成為開啟舞團新方向的契機。為求每場表演盡善盡美,為求將在地文化真實呈現,咚咚舞蹈團每準備一齣屬於在地的戲碼,總要先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協會做研究,透過田野調查尋找最能傳達當地特色的靈魂人物。而在舞碼結合在地文化的部分,舞團也特地邀請地方專業傳統技藝者做演出,程素勤說:「他們的文化由他們出來做比較正確。」然而舞團雖以結合當地文化為目標,在與地方的合作上,仍以溝通為最大困難。由於外場與劇場表演型式的差異<註三>、舞蹈與傳統技藝的差別,讓雙方在結合上總要經過不少的磨合,只為了將雲林在地文化這項共同的目標推廣出去。由於推廣地方文化非一、兩天的事,目前咚咚舞蹈團希望先從身邊的西螺開始舞起,進而慢慢演進到雲林各鄉鎮。
場上每個飛躍的身影是舞團生命力的展現,而賦予咚咚舞蹈團生命的正是團長程素勤。原為養殖業者的程素勤,在偶然機會下,看見姪子因舞蹈而讓虛弱身體逐漸茁壯,精彩的舞蹈表演更勾起程素勤內心一陣澎湃,原與舞蹈素昧平生的她便一頭栽入舞蹈世界中,成立咚咚舞蹈社<註四>。「希望提供孩子一個展現自我的空間,培養孩子的膽量跟想像力,讓孩子從舞蹈表演中獲得成就感。」程素勤表示。而在成立舞蹈社約10年後,有感於停滯現狀的瓶頸及對於咚咚舞蹈社寄與更大的夢,新一代咚咚舞蹈團便從舞蹈社所奠定的基礎中發展而出,提供自咚咚舞蹈社畢業後,給仍踏上舞蹈之路的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從舞蹈社至舞蹈團,咚咚舞蹈社陪伴團員走過長達十多年的練舞時光,「舞團就像是我第2個家,團長就像是我們的大家長。」咚咚舞蹈團團員廖思婷表示。這群同樣從咚咚舞蹈社所出的團員,不僅互相鼓勵,更成為舞蹈社社員努力的目標。咚咚舞蹈社社員徐佩瑜說:「姊姊的舞蹈表演都很厲害,很希望能像他們一樣。」透過舞蹈的聯繫,將咚咚世界裡的成員緊密結合在一起。
對於舞者而言,最快樂的時光莫不過是登場的那一刻。徐佩瑜說:「每次表演都很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覺,很有成就感。」咚咚舞蹈社團,不僅演出當地在地的故事,更給孩子一個實踐夢想的空間。然而受限於經費之故,舞團每年籌湊的大公演都僅有一次表演的機會,有興趣的觀眾得抓緊時機不要錯過。在2009年2月,咚咚舞蹈社也將於虎尾中山堂推出新作─「夢的延長線」,邀大家一起來作夢。
<註一>入廟即指進入廟中。
<註二>過轎底是傳統民間馬祖遊行時的活動,香客藉由過轎底的方式,希望能藉此淨身祈福,求平安。
<註三>一般在外頭表演的傳統技藝(如:舞獅團),其表演四周皆有觀眾圍繞;而在劇場表演型式上,則僅有單一面的表演方向,也因此在表演編排上有所差異。
<註四>咚咚舞蹈社為程素勤所創辦,舞蹈社對象以幼稚園、國小及國中學生為對象,提供學生一個學舞的場所。咚咚舞蹈團則為團長後來所成立的舞團,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聚集以前從舞蹈社畢業的成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