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五) 銀髮游藝

文字-A A +A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好的訊息廣為傳播。以下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

上接: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四) 銀髮游藝

http://www.peopo.org/news/267883

----------------------------------------------------

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五)

在使用「有不」這個字的案例裡(參看圖a),卜辭記載著:

丙寅卜。爭乎龍光侯專蔡,「有不」。

卜辭的紀錄顯示:在丙寅這一天卜問完成後,卜者「爭」接續的行動,便是召呼龍光侯去專司蔡職;而句尾的「有不」這個字表達的,便應該是接職前須先「完成」(符號“又”字的本意)卜問神明時,允若將修飾的條件(此處「治不」的本意)。

讀者因此看到,如果以直敘句卜問,本來應該出現否定答案的祈問,卜者透過策略性的提問法,便反轉了卜問原來可能得到的非期望結果。因此,「有不」這個字的意思,不能簡單的解釋成否定的“不”,而應該是:人依能理解的神意(或符合天道)進行治理或行動;換句話說,是:完成了特定「治不」的工作。

那些特殊修飾條件的完成,也有案例可稽。如:在更往後年代出現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288(局部)》骨版(參看圖b),記載如下:

乙未卜其子往於□隻(獲)。子占曰:其隻(獲)用;隻(獲)三鹿。

乙未卜其子往□隻(獲)。「治不」黿「惟」,又(有)三鹿。

文句中,甲骨契文的“隻”字有打獵以及收穫的意思;“惟”字則有神祐的意思;“黿”則是神龜,負責向王或巫師傳達神明的命令。因此,讀者可以看到:在這一則卜求裡,改變原本不被允許條件的責任,竟然推向傳達神明命令的使者身上。整個事態的發展變成由於神龜之祐,所以直接將否定狀況解除。形成的結果是:本來應該「是」、「否」併呈出現的卜辭,全部變成了人所想望的「獲三鹿」!看來,神感報應操之在天,所以人常不知如何,以及何時驗證;但是逆犯君王禍害及身,卻是立刻昭明的殘酷現實。難怪古今中外向上媚主欺神,甚或向下藉神惑眾,總是層出不窮。根據學者們考察的資料來看,商代中、晚期時,巫師人數已大幅減少,同時歷史推演的結果,巫者地位明顯的不斷下降,取代的則是人文思潮的興起,這一切似乎已在卜辭的記載中顯露出端睨。

“不”字的異體字到了周代中葉之後,似乎漸漸失去了原來各別的專用性。郭店竹簡許多文章內,看不到所用“不”字的特殊性,便是明顯的證據。唯獨《老子》三編看來是個例外。而且,這些異體字可能保有商代“不”字變寫的意義,並非無跡可尋。原簡存在時代相若的上海博物館館藏竹簡(以下簡稱「上博簡」)和郭店竹簡,同時記載了《緇衣》一文。對比兩文後,讀者便可以發現上博簡《緇衣》文內使用的“不”字,正反映了這種遺緒。

以竹簡《緇衣》前九章作為考量的範圍,並以《禮記‧緇衣》作為參考標準,那麼,郭店《緇衣》所用的“不”字符號共十五個,它們以兩種書寫方式呈現;然而,上博簡《緇衣》因竹簡缺損所以只有十三個,卻有三種不同的書寫方式(請參看表一)。

另一方面,三個不同版本的《緇衣》所用“不”字,大部份都出現在相同文句構成相關的部位上。這個現象,說明了原本應該有一原始版本的《緇衣》,由於後續學者對它的“不”字使用有了不同的理解所致。

郭店a字僅有一例,它所出現的文句:「下之事上也」,主詞是「下」,意指低階職務或人民,屬於下位者。筆者因此臆測:郭店b字上方的橫畫,表示的是上位的意思。如果這個猜測正確的話,那麼郭店b字,便等同於甲骨契文的「上不」(請參看表一)。而郭店a字,則相當於甲骨契文的「不」,因此,其它甲骨契文的“不”字變寫,在此處都不被使用。上博簡《緇衣》則不然,上博a字,相當於甲骨契文的「不」;上博b字,則相當於甲骨契文的「治不」;而上博c字則是「有不」。這個解釋的原因是:「治不」有天定條件的意思,而「有不」如前述所說,是:完成了特定「治不」的工作;或者對更基層處於第一線工作的人而言,是:執行他被指定的變動作為,因此克服或制服原有的困境而言。但是,上、下位概念的變寫方式,沒有出現在上博《緇衣》內。有了上述的理解,讀者再去比較不同版本的《緇衣》內涵,便會發現傳統文化內,活潑生氣且氣勢磅礡的人文思惟,如何變成暮氣沉沉、自固封閉或者另一種極端的驕矜自大的狀態。下舉竹簡《緇衣》第四章與「不」字相關的片段讀者便能自明:

這一段文句,談的是為人臣者,所應該有的處事態度。

在禮記的論述方面,長時間以來大致被接受的解釋是說:為人臣者,要考量君上的能力與度量來加以引導,不需多為辭說,來使其煩惱。如此,君上知到我所說的都是可行的,所以不至於勞苦煩惱。

郭店簡版,目前多數學者的意見,是將所用的異體“不”字解釋成「不」。因此,換用現代用字是: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詞其所能,則君不勞 。意思是:臣下替君上辦事,說清楚辦不到的,至於辦得到的,不要欺瞞、不等交辦就必須作好。那麼,君上就不勞累了。這樣的說法是由於文句中「不詞」的 “詞”字,有學者認為應該當“辭”字用,但也有解釋為「欺瞞」的,以及認為「詞能」便是「誇能」的原故。但筆者以為“詞”字的原寫法,卻反映不一樣的概念。

《說文解字》解釋說:「詞,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現代話的說法就是說:將心中的意念、想法以言說或文字表達出來。而且,《說文解字注》針對字型解釋說:「司者,主也。意主於內,而言發於外。」已經點出更早期的文字涵意:有司言治;也就是說,高級官員運用政務方式治理事情。在解釋文中,《說文解字注》將詞字寫成上‘司’下‘言’的字型,其實正是類似簡文版本的用字寫法。簡文中這個字由四個構件組成,即:‘司’、‘口’以及‘辛’。其中,‘司’字有兩個,以上下倒置、簡化並互相鉗合,再合併‘口’、‘辛’兩個符號而成。‘詞’字,現在主要指:能表示某觀念或意義的單獨或兩個連用的字。但在周代,它的涵意卻寬的多。它明顯的指出:人先構築內在的思想哲理,然後透過言語施治於外。在周代時,這個字表達的主要重點,落在思想哲理的構成。並且有上級官員(臣)交付下級官員(士)執行政令的意思。有了這個概念,回頭再看上博簡《緇衣》的說法。

上博簡文所用「有不」與「治不」的書寫方式,筆者臆測:正是因為原書寫者認為舊式的寫法,易於和“不”字混淆,所以刻意以不同的、但形態上仍接近的方式來書寫。

原來在卜辭上表示改變否定條件的「治不」與「有不」,用在實際生活中,正是表示一種把不能變能的特殊能力以及發揮其能力以得到滿意成果的行為。《尚書》裡面提到政府「任用百工」,指的就是任用不同行業內把不能變能的佼佼者。所以上博簡文的「治不」重點在『治』而非“不”;而且「有不」的涵意在制服非屈就。這樣一來文章的斷句就必須改變。整段文句或許可換個現代寫法:

臣事君,言其所制,能制,詞其所能,則君治勞。

文句內的「所制」一詞指的是官員本身的專業事項;「能制」則指:在現在的職務狀況下,專業所能作到的事;「詞其所能」則表示:說明如何透過政務組織發揮專業功能。

不同能力的人,任不同職務的事,並靠行政作為加以統合起來,整體服務人民,便是傳統經典內傳述的事。所以,沒有人能閒閒沒事,怠忽職務而不勞。君王,是古代政治制度下,是行政措施的總負責人。最重要的任務,便是使國家運作符合於自然運作的法則,而達到永存的目標。因此,使政務系統下的百工發揮最大功能,不過是職掌中的一部份工作而已。按照古代觀念,顯然只有在百工能盡責,王者才有餘力以通天命;並因此能正確帶領人民,使所有人皆能安身立命。因此,在人世間,王是所有「有不」作為的支配者,而他自己則應由天命,而擁有「治不」的權力者。簡單的說,君王所要操勞的,便是維持合於天道的制度,決定一切的變與不變,用以形成常軌運作。這便是句尾【則君『治』勞】的旨趣所在。

下接: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六) 銀髮游藝

https://www.peopo.org/news/268667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4則報導
290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蔡正元博士:美式民主政治的希臘式崩壞

2024-05-06
瀏覽:
3,329
推:
0
回應:
0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彭顯惠臉書

2024-03-17
瀏覽:
7,698
推:
3
回應:
0

小間手工家庭式料理 在水泥漿的秧苗 彭顯惠臉書

2024-03-17
瀏覽:
7,868
推:
5
回應:
0

被損毀的農田 彭顯惠臉書

2024-03-16
瀏覽:
7,021
推:
1
回應:
0
5:09

《16天盲人環台為公益而跑圓滿落幕 》2024/1/7

2024-03-12
瀏覽:
6,710
推:
18
回應:
0

副刊:探究古文字,荒徑索老子(五) 銀髮游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068篇報導,共12,84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068篇報導

12,84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