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吉村商行出土 見證花蓮變遷(圖文)

2015/01/10 17:30
12,951次瀏覽 ・ 57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報導原文刊載於 2015-01-08 《更生日報》〈老屋的故事日人吉村佐平吉村商行 搬家移地保留〉

照片

圖:位於花蓮市中山路上的兩幢舊式建築,初步考證為日治時期日人吉村佐平的「吉村商行」。(蟹中章攝影)

花蓮市中山路有兩幢舊式建築,初步考證為日本人吉村佐平的「吉村商行」,之後為花蓮攝影師張春輝經營「三和照相館」,業者認具歷史價值,將「搬家」 移地保留下來。

兩幢屋舍並排,其間有一夾間,預估共占地十坪。近道路者為水泥屋,裡外裝飾極講究,原作辦公廳堂用;隔壁則是廚房,屋頂為木造結構。

文史工作者黃家榮,透過一九四五年美軍拍攝的花蓮市區航照圖、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花蓮港街地圖,研判該建物群可能為,日治時期「吉村組」組長吉村佐平,所經營的「吉村商行」僅存建築。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潘繼道表示,從日治時代出版的文獻資料記載可知,吉村佐平,一八八六年生於日本岐阜縣,一九○八年先赴台南受僱於人,第四年才入花蓮自立門戶「吉村鐵工所」。潘繼道追溯吉村佐平活躍於花蓮的年代,研判該建物應為大正至昭和初年,即台灣光復前所建。

吉村佐平來頭不小,為當時花蓮工商界顯要,不僅是「花蓮港信用組合」(今花蓮二信前身)創辦人之一,也是「吉村組」組長,許多花蓮早年的重大建設營繕工程,包括花蓮港廳、吉野圳、花蓮港鐵道出張所、米崙溪橋、太魯閣產業道路、花蓮檢察長宿舍等,都是由他負責承包,可見他的身分與後山發展史密不可分。

後來日本戰敗撤台,該地幾經轉手,由花蓮市攝影界先驅張春輝購得。其所經營的「三和照相館」,早年在花蓮地方上頗負盛名。現年八十歲的豪華照相館負責人張禎,年少時曾在該相館當學徒廿多年。他說這兩幢屋舍即當年相館的辦公廳及廚房,而「夾間」則增設兩座水缸,供沖洗相片用。

附近居民表示,該地後來為張春輝後代繼承,近年曾租給他人經營一間名為「瑪嚕囌」的小吃店,平常大門深鎖,鄰里也不知內部情況。
據了解,該地約於三年前出售,現今地主為一名在大陸開業的台商,看準花蓮觀光商機,將大興土木作為商業用途。但日前承包業者拆除人去樓空的店鋪後,才發現該屋,並表示將移地保留。

照片

圖:其中一幢為辦公廳堂,內外裝潢極為講究,雖然斑駁,卻隱約透露當年的風華。牆角有個打不開的保險櫃,曾住在附近的黃老師說,家族長輩也遺有相同款式的,為日本早年製造的。(蟹中章攝影)
 

照片

圖:兩幢建築旁不遠處,也有兩間疑為倉庫的房子,內部堆放許多雜物。(蟹中章攝影)
 

照片

圖:根據邱上林老師的《影像寫花蓮》老相片冊所述,該屋的其中一位後繼主人,是花蓮市攝影界先驅張春輝,此外也熱愛音樂,曾用日語寫歌詞,交由花蓮音樂之父郭子究譜曲成膾炙人口的〈荳蘭姑娘〉。圖疑為他所遺留的鋼琴殘骸。(蟹中章攝影)
 

照片

圖:昭和十年(1926年)《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的吉村佐平像。(潘繼道提供)
 

照片

圖:昭和八年(1933年)出版的寫真冊《東台灣展望》廣告頁。(陳秀美提供)
 

照片

圖:為了解這座建築的故事,我訪查了許多地方文史工作者、老花蓮人、學者,感謝他們的熱心引路、提供資料。左為作家邱上林老師、右為曾在「三和照相館」當過學徒的豪華照相館老闆張禎先生。(蟹中章攝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