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石虎,讓我們從教育做起

文字-A A +A

一般人對於石虎的印象,腦海裡大多會閃過「瀕臨絕種」、「貓咪」這樣的關鍵字,比起大家熟知的台灣黑熊、熊貓,石虎顯然低調了些。而前陣子,網路上瘋狂轉載兩張野生石虎的照片,我們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有人甘願蹲在原地整整三年,只為了換到觀景窗裡的美麗身影。其實,你我不為所知的是,還有許多人默默地為石虎挺身而出。目前台灣致力於石虎研究的有:屏科大博士候選人—陳美汀、特生中心研究員—林育秀、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等等。

(由陳美汀小姐提供)

 

其中特別的是石虎米(如下圖)的出現。它打破了從前認為「魚與熊掌不得兼得」的觀念,以往經濟發展與保育總是被迫擇一,容易使當地居民心生反彈。為了解決這困境,苗栗當地居民自發性的種植無毒、環境友善的石虎米,希望不噴灑農藥,讓稻田裡的動物生態更多元豐富,這個方法不但能增加石虎的食物(老鼠),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平衡的曙光。原來這麼多人,各自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台灣最後一種野生貓科動物。前幾天,楓樹窩石虎米粉絲團更在第二期收成前,用監測相機拍到石虎與麝香貓前來田裡覓食,讓所有人非常驚喜、士氣大振。

(圖為石虎米第一期收成。圖片來源:楓樹窩石虎米粉絲團)

(圖為石虎被捕獸夾夾傷,獸醫麻醉救傷。圖片來源:陳美汀小姐)

 你可能很訝異,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少了石虎,甚至是少了任何一種生物,跟人類有很大的關係嗎?

生活在台灣這個小島上,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與環境是否健全息息相關。像是日常買菜,我們都寧可花多一點預算,去購買有機、無毒、值得信任的食材,但假設每一位農夫種植的作物都是無毒、有機的,食材也都是取自自然、當地,那我們就不用特別篩選了,不是嗎?一樣吸進同樣的廢氣,吃進同樣被嚴重污染的食物原料,動物的存亡與人類當然是習習相關。

台灣石虎的困境在於整體社會的氛圍。台灣人普遍認為「經濟」和「生態」是互斥的,而又以實用主義的人占多數。想要賺錢、經濟開發,在台灣似乎就代表著犧牲環境。人們習慣了對環境議題無感,才是最大的問題來源。而在石虎族群僅存較多的幾個縣市,多半存有當地開發不足、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尚待解決,在普遍的「經濟至上」的氛圍下,由上而下的政令宣導只會讓居民反感,但保育石虎又刻不容緩,該怎麼辦呢?

(野放後的石虎。由陳美汀小姐提供)

 

「我們相信,影響一個孩子,就可以影響一個家庭。」

傳統台灣教育專注於培養專才,在藝術、教育與生態領域都有傑出的人才,卻很少人思考為什麼三者沒有任何連結。過去會關心生態議題的可能只有喜歡動物、專門研究的人,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石虎,這是好事,但卻苦無整合的方式,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因此,樹火紙博物館決定站出來發起「台灣石虎生態藝術行動」,選擇石虎環境周邊的兩所學校,停留至少半個月一個月,扎實、深入地把藝術教育做好,讓孩子可以從創作、舞台劇之中感受到關心生態的重要性,長遠來說,把這次藝術駐校做好,讓它成為一個好的範例,未來學校可以繼續做下去,一點一滴地成為改變的力量。

英國動保人士珍古德博士:「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石虎的危急存亡時刻,你行動了嗎?

台灣石虎生態藝術行動: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4293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6

加入時間: 2014.12.04

Shelly Lee

加入時間: 2014.12.04
2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0%的溫暖,雙胞胎手作插畫家MiWA.2

2014-12-12
瀏覽:
3,120
推:
4
回應:
0

搶救石虎,讓我們從教育做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