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天賦創造禮物---21世紀的解說趨勢
文/王光正(荒野解說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21世紀的解說趨勢」除了介紹解說的演進及含意,對以往人們對解說的認識不清,到目前解說專業化的過程略加描述外,在解說哲學方面著墨最為深刻,15個章節分別闡述15項解說原則,是一本值得解說員細讀的書。在此將本書幾個重要論點摘要,提供大家參考。
一、關於解說的意涵
「解說是一種提供訊息並具啟發性的過程,藉此加強我們對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瞭解、欣賞及保護。」
「就目的而言,解說是對於過去或現在所陌生的景觀或事件賦予意義」
「解說的最高意境是,解說員將原本豐富的遊憩體驗,提昇至神奇的境界,至此,萬事相互結合,知識和經驗是沒有負擔的喜悅,所以可以獲得更多的生活樂趣,更瞭解個體在大環境中的地位,並對未來有更正面的期待。」
「解說是在訴說某一區域的景色與歷史背景後之故事,它亦是一種過程,幫助人們看到非本能所能見的。」
二、關於解說哲學的演進
最早使用「解說」(interpretation)一詞的是恩達.密爾斯.凱利(Enda Mills Kiley),他在1920年出版的《自然嚮導歷險與解說論文集》一書中,說明了許多解說哲學思想。另外1957年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所寫的《解說我們的襲產》是作者15項原則的藍本,所以此兩人應可稱為解說哲學進化的鼻祖。
15項解說原則是:
1. 為了引起興趣,解說員應將解說題材和遊客的生活相結合。
2. 解說的目的不應該只是提供資訊,而應揭示更深層的意義與真理。
3. 解說的呈現如同一件藝術品,其設計應像故事一樣有告知、取悅及教化的作用。
4. 解說的目的是激勵和啟發人們去擴展自己的視野。
5. 解說必須呈現一個完全的主旨或論點,並應滿足全人類的需求。
6. 為兒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的團體做解說時,應採用完全不同的方式。
7. 每個地方都有其歷史,解說員把過去的歷史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就能將現在變得更加歡樂,將未來變得更有意義。
8. 現代科技能將世界以一種令人與奮的方式呈現出來,然而將科技和解說相結合時必須慎重和小心。
9. 解說員必須考慮解說內容的質與量(選擇性與正確性)。切中主題且經過審慎研究的解說將比冗長的贅述更加有力。
10. 在運用解說的技巧之前,解說員必須熟基本的溝通技巧。解說品質的確保須依靠解說員不斷地充實知識與技能。
11. 解說內容的撰寫應考慮讀者的需求,並以智慧、謙遜和關懷為出發點。
12. 解說活動若要成功必須獲得財政上、人力上、政治上及行政上的支持。
13. 解說應灌輸人們感受周遭環境之美的能力與渴望,以提供心靈振奮並鼓勵資源保育。
14. 透過解說精心設計的活動與設施,遊客將可獲得最佳的遊憩經驗。
15. 對資源以及前來被啟發的遊客付出熱誠,將是有效解說的必要條件。
對於以上的15項原則,作者在各章節都提出相關的理論或研究作為驗証,內容都相當精闢,在此無法一一說明,還是請有心人自行品味此書,相信一定會有所啟發。
三、關於解說員的特質
「解說員被要求畢生學習,與分享累積的智慧,熟悉並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並努力創造具意義且激勵性的故事。」
「解說員能傳達對資源的興奮,並激發起一些反應,同時亦要關心遊客的福利,如安全、自尊以及感受的品質。經由知識與個人經驗,提供具想像力的解說。」
「解說員應具備的特質還有以下幾點:他的行動源自專業權威但態度謙和,有信心且善解人意;尊重他人及其尊嚴;穩重並帶有熱忱;心中充滿喜悅;待人和善;尊重遊客的道德價值及他們的成長潛能;對景點、遊客及他們的工作具有熱心與積極的態度。」
最後,作者以「禮物」作為結論。把景點視為禮物、把景點解說視為禮物,利用解說員的天賦(上天給予的禮物)創造禮物,並讓禮物移轉,解說員是一個給予的職業,提供民眾豐富人生的禮物。
荒野自創立以來,就不斷地培養解說員推廣荒野的理念,我們嘗試各種訓練課程,不斷修正改進,引導更多伙伴投入解說工作,因為環境的破壞不會等我們成長好了才進行,它只會日益嚴重,即使不斷有新進伴伙加入,仍然覺得不夠!一方面是解說員的養成需要時間,無法在短時間內辦太多次訓練,另一方面是解說員自身的障礙,例如:自認知識不足、技巧不熟……,使得一些伙伴至今仍怯於解說。這本書可以提供荒野解說訓練的參考,改進課程設計,提高訓練效能;對解說伙伴而言,本書提供堅實的解說理論做後盾,讓解說者有所依靠,也更能掌握解說的目的與方法。
雖有部分內容屬於理論性描述,但書中多有舉例說明,所以很容易了解其中意義。對於純為義務解說的我們,和美國以解說員為職業的情形略有不同,也許有些原理、原則並不見得都得遵守,然而若能藉此書所提供的解說哲學提昇解說品質、達到專業解說的水準,使我們更有效地推廣理念、達成全民善待自然環境的目標,何樂不為呢?所以建議解說伙伴們一定要看這本書,有機會的話就揣摩一下,對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禮物!說不定你會發現書中的想法和你現在的做法不謀而合呢!
【作者介紹】
本書有兩位作者─美國人賴瑞‧貝克(Larry Beck)博士和泰德‧卡柏(Ted Cable)博士,均曾獲得多項有關解說、教育家與學者的獎項,賴瑞‧貝克博士任教於聖地牙哥大學之遊憩公園與觀光學系,泰德‧卡柏博士是堪薩斯州州之大學園藝森林與遊憩資源學系的教授,兩位都曾在美國多處國家公園與保留區擔任解說員,前者是美國解說研究期刊的副總編輯,後者是總編輯,可知兩位學者在「解說」領域中浸淫已久。
【譯者簡介】
譯者吳忠宏,1997年美國德州史蒂芬奧斯汀州立大學博士(Stephen F. Austin State University),現任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曾任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美國解說學會亞洲顧問。吳老師曾在荒野演講,相關文章亦曾刊登於荒野快報,請參閱93期<解說專業之建立>、116期<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38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