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樂誌 尋回被遺忘的人事物
【記者曹嘉詠、張凱淇/新北市報導】提到三峽,大部分人會聯想到遠近馳名的金牛角或是三峽老街,但近年坐落於老街旁邊的一家用老房子改建的小店卻別樹一幟,店前樹影婆娑,很難想像到它其實是 藝文空間-「甘樂文創」,更是獨立雜誌《甘樂誌》的基地。用人物認識台灣是《甘樂誌》的宗旨,在「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眼中,採淡菜的漁民、修理螃蟹的 籠子的人等,這些平凡人物卻是為台灣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所以他將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寫在《甘樂誌》裡,讓生活在繁囂中的都市人找回恬靜、最純真的台灣。
林峻丞創立《甘樂誌》,是希望有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去推動社區發展
林峻丞是藝文空間「甘樂文創」及獨立雜誌《甘樂誌》的創辦人,數年前毅然放下電視圈五光十色的生活,辭去在TLC《瘋台灣》擔任節目企劃一職,回到家鄉三 峽為開設肥皂廠的家族事業轉型,其後又決定發展藝文工作,開設集餐飲及藝文空間於一身的「甘樂文創」,另外創辦獨立刊物-《甘樂誌》,走遍台灣各地,尋找 平凡中的感動。
靠近三峽老街「甘樂文創」,樹影婆娑,充滿古老氣息
辦獨立刊物甘苦樂
《甘樂誌》為雙月刊,始於二O一O年九月,至今已發行至第廿五期。最初為免費贈閱,在全台一百年個空間可索取刊物,至去年十月才改為販售,刊物團隊就是「甘樂文創」的成員。
「萬事起頭難」正符合《甘樂誌》在最初所遇到的障礙,林峻丞表示,由於自己本身並非從事出版媒體工作,所以最初會感到吃力,不知道出版媒體該怎樣運作。他 說:「整個過程當中我也一直在學習,從取材到怎樣編出一本刊物,以及人力方面都是這本刊物創辦前所遇到的困難。」由於三峽位置不太方便,當地不少年青人都 出外工作,加上外來人也不願意到三峽工作。人才難求,於是他對員工進行培訓。四個寒暑過去,林峻丞不諱言曾經想過放棄 ,因「甘樂文創」中的設計工作室、藝文展演空間及甘樂廚房的收入,就是《甘樂誌》出版資金的來源, 面對自負盈虧的財政壓力,難免會有信念動搖的時間,但他全靠意志撐過去,「如果放棄,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於是就一路走到今天。
三峽的街頭巷尾
另外,在每期也有專題-「巷三峽的風景」來介紹當地讓人感動的人物。第二十五期 -「阿爸的客家菜」在三峽已經待了十三年,老闆阿全師是一個不會講客家話的客家人,也不是在三峽長大,卻能用無限創意煮出一道道別具特色的客家菜,在客家 人口有兩萬多人的三峽裡,用飲食來傳遞文化。報導中表示,曾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客人特意來店裡尋回兒時的味道後感動大哭,在充滿人情味的三峽找回味覺的感動。
第二十五期《甘樂誌》「我的家,在海邊」
小人物大感動
《甘樂誌》主要紀錄台灣土地上的小故事和小人物,卻能有扣人心弦的感覺。林峻丞認為《甘》的獨特之處是,其他雜誌不會像他們一樣如此專注去紀錄一件事情,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值得被紀錄下來的故事。」並冀望台灣人能透過這本刊物更暸解自己的土地。刊物團隊會踏遍全台各處去找尋「小人物」,他說在過程中常有 意想不到的收穫,例如有一次去馬祖想採訪有在採淡菜的居民,卻誤打誤撞被當地漁民邀請上漁船,觀看他們捕魚過程 ;又有一次湊巧在石門巷弄看到有人在修理螃蟹的籠子,才剛認識就把他們帶到漁船上看漁穫;甚至有人把一輩子的事都向他娓娓道來,這些與在地人互動的過程, 是難能可貴的。
其中一期以「我的家,在海邊」為主題,三個來自台東、基隆、宜蘭的故事。有人在城市生活數十載,面對都市的高物價及工作壓力,已感到厭倦,但為了再呼吸無 束無縛的空氣,兩口子展開人生另一頁,決定回到家鄉-宜蘭,買下了靠新海灘的房子,並創立手作雜貨店。在海邊撿漂流木,用巧手為木頭賦予新生命。雖然長輩 不解為何二人放棄台北的工作,而要回到鄉下生活,只因他倆喜歡山和水,生活態度無價。
有愛衝浪女生為尋找最好的浪點,遂辭掉工作,離開台北,從金山海邊到佳樂水,最後來到台東,與男友經營衝浪店,還在東海河推廣衝浪,與弱勢學童分享衝浪的 準備事項及舉辦比賽,盼望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海邊生活令他們重新找到生活意義,雖然收入不多,但生活及心靈上卻十分富有,她不僅愛海邊,還改變在城市時 的急促步伐,享受漫活。
未忘初衷 生命影響生命
出身自單親家庭,林峻丞感受到弱勢兒童所遇到的困難,因此在返鄉第一年已經協助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他認為孩子需要的是有人陪伴他們成長,而非物質上的滿 足。所以他與夥伴們就到山區的國小教孩子種絲瓜,助他們脫貧。在「甘樂文創」打工的輔仁大學學生涂糸聿畇表示:「甘樂算是一個讓三峽老文化融入新靈魂的先 驅,很多人都知道甘樂的老闆為三峽盡心盡力的事跡。」
如林峻丞所說,孩子所缺乏的是「陪伴」。其中一期是以「幸福」為主題,封面的設計者是一名小孩。他因家庭環境出了狀況,因而在學校被同學標籤及邊緣化,於 是孩子就跟著林峻丞生活,「教他畫畫,之後把他的畫偷偷拿來做封面,上山時就把這本刊物送給他,他十分高興。」《甘樂誌》的夥伴為何一直堅持走下去,大抵 是因為一幅圖畫、一段文字都讓人感受到正面的能量。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