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農村應該是什麼樣貌?社區營造只是提提計劃、蓋蓋硬體嗎?
台南後壁土溝村自十二年前開始的「農村文化營造」後,以數年的時間逐漸改善社區的基本環境,加上學術界與藝術界的朋友們陸續協助設計農村的生活藝術,2012年推出「農村美術館」的概念:「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房舍為展場、稻田為畫布」、「農民為藝術家、農產品是藝術品」,於是整個土溝農村大步朝向這樣的想法邁進。
2014.10.4「土溝農村美術館」展期半年正式開幕,呈現「村之屋當代藝術展」與「耕耘藝術現地創作展覽」兩大主題,利用村落的房舍、倉庫、農田等邀請各地的藝術家、音樂工作者到現場佈展演唱,吸引了各地民眾前往觀賞,當地居民樂見鄉村不再死氣沈沈,也多少能趁機銷售一些農產品。
民眾大批擁入帶來的人潮車潮對農村的影響如何?是否打擾了當地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但是美術館又期待前來參觀的民眾,這中間分寸該如何拿捏?另一方面,農村美術館的一個重大目標在於「活化」農村:農田的永續耕作、農產品的行銷、農民生計的改善,這更是文化營造協會長久深思的課題。
延伸閱讀:
土溝農村美術館(臉書絲粉頁)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