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藝術未來 「整合」是重要關鍵

文字-A A +A

記者謝喜兒/採訪報導

此次活動中的講座——科技媒體劇場中科技美學的探討,以「罪惡之城」與「萬有引力的下午」為例,講座老師王俊傑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的主任,是台灣數位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重要推手。
針對台灣目前的科技藝術領域,王俊傑指出,近幾年台灣藝術的發展蓬勃,但由於市場取向,創作者積極尋求新的創作方式,其中,新媒介像是雷射光、日光燈等的運用就是明確的方向。創作者能夠使用新的媒介將創意與想法更直接、完整地實現,抑或是,開發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同時,創作者也遭遇瓶頸,舉例來說,創作者與新媒介之間的關係,創作者是否能夠了解、掌握新媒介的特性,並靈活運用。
另一方面,在科技藝術的領域當中,並非只是藝術創意與科技的結合,還包含對新媒介特性的了解、知識的傳達,技術的穩定性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王俊傑說明,一場科技藝術的展出,需要大量科技器材、專業設備、各領域的人才互相配合,才能夠有完美的呈現,且展出的前置作業,每個細節都需要經過計算和反覆的模擬,像是廣藝基金會與王俊傑老師合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即是使用傳統劇場模式並添加新的元素,使得舞台不再是過往的平面,而是如盒子一般製造新的視覺感受。
台灣的政治、市場取向、國際連結等都是導致台灣科技藝術無法向外推廣的關鍵,面對台灣科技藝術的未來發展,王俊傑強調:「科技與藝術的『整合』對台灣藝術市場和創作者是重要的命題。」另外,現場觀眾表明科技藝術給人絢爛的感覺,但容易視覺麻痺,對此,王俊傑認為,觀眾應該培養基本的美學觀念,否則就算創作者用再平凡的主題來創作,一樣無法貼近觀眾。
科技與藝術的整合,是目前台灣藝術界的新興議題,也有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投入,除了「整合」國際間的連結、市場的取向,更重要的是創作者與觀眾間的距離,唯有相互配合、理解,才能使科技藝術在台更加蓬勃、完整。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33則報導
2,985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力抗罕見白血病 用「美人腿」走出奇蹟

2024-06-05
瀏覽:
5,328
推:
1
回應:
0
5:52

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2024-06-02
瀏覽:
4,946
推:
1
回應:
0
3:06

百年工藝迎新生 漆藝走入你我生活

2024-06-02
瀏覽:
5,006
推:
0
回應:
0
1:40

鎔金薪傳 溫清隆金工之路

2024-06-02
瀏覽:
3,440
推:
0
回應:
0
5:20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2024-06-02
瀏覽:
9,505
推:
3
回應:
0
1:40

泥作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2024-06-02
瀏覽:
6,388
推:
0
回應:
0
1:37

越式洗髮盛行 一條龍服務超吸客

2024-06-02
瀏覽:
3,055
推:
1
回應:
0
1:39

精雕細「啄」排灣族圖騰 塗南峰藉木雕重獲新生

2024-06-02
瀏覽:
9,677
推:
0
回應:
0
1:34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瀏覽:
4,363
推:
0
回應:
0

台灣科技藝術未來 「整合」是重要關鍵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68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68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