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生勇敢飛 認識全世界
記者許雅雱/世新報導
海外交換學生目的在於學生透過交換到不同的國家求學,進而學習不同的學術知識、促進文化交流。面對經濟、學分與環境等外在因素,及害怕改變、不敢冒險等內在因素,導致海外交換學生計畫對許多學生而言遙不可及。開始一段不同的學習旅程,需要的不多,準備好「勇氣」與一顆學習的心即可出發。
交換學生計畫在世新大學實行多年,多數人並不陌生,但了解並實踐的人卻不多,每年報名少,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負責國外交換學生計畫多年,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的胡睿宸表示,國外學生交換計畫在學校官方網站皆有公告,也發送信函至學生的學校信箱,或許推廣方式還有進步空間,但公共事務處在此方面不遺餘力地宣達。交換期間,大學學費及部分學校的住宿費為公費,詳細條件以各學校門檻為主。
語言檢定是徵選海外交換學生的第一關,但多數學生也因此卻步,另外,因為費用與門檻較高,每年參與國外交換學生還是以前往大陸、日本與韓國為多數。胡睿宸表示,交換學生計畫並非觀光,同學應該先了解、做好事前功課,甄試門檻除了語言,主要是希望看夠見同學學習的企圖心,同時理解每位交換學生皆代表世新大學,交換期間除了認真學習,也希望能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近年參加交換計畫人數逐年下滑,經濟因素是可能的阻力之一,另一點則是大多學生失去了冒險性。
胡睿宸說,近年來亞洲已開發國家參與交換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原因可能是多數年輕人安於現狀。胡睿宸希望,年輕人能思考更長遠的未來,趁年輕用更多的方式看世界,他也提到,目前政府及校方有多種獎學金申請管道,可以多加嘗試,他期許年輕人有更多勇氣,給自己一個看見世界、挑戰自己的機會。
世新大學英語學系三年級學生翁悅心,上學期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分校(譯名)交換一學期,她認為,
許多同學因為害怕自我語言能力不足而卻步,但托福檢定用意在於自我檢視是否能在一個全英語環境中生活、溝通與學習。
翁悅心說,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交換期間收穫最多的,就是自我挑戰,一個人前往美國讓她學習更獨立。翁悅心同時也學到不同的教育觀點,不同於台灣大學平均學分上限為25學分,美國大學的平均學分上限較少,一學期修習18學分就算相當地繁重,但平均每堂課程的作業也相對較多,一堂課時數三小時,分成三天各一小時,另外,教師們都相當重視學生課後的自我溫習。
上學期至上海同濟大學交換一學期的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三年級學生鄭有妡,一直很嚮往國外生活,想要出國看看不同的世界,交換期間第一個遇到的難關就是生活習慣,「因為大陸的大學生活習慣與我們相當不同,用電需要使用電卡,吃學生餐廳也要用卡片,但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懂,上海當時又非常冷,既沒有電也沒有水更沒有厚棉被,第一晚真的是吃盡苦頭」,鄭有妡說。同濟大學的交換學生計畫發展成熟,在校園中,能與許多來自不同東西方國家交換學生彼此交流,鄭有妡透過這次交換計畫,學到的,是勇於表達自我,她表示,許多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到了一個新環境將不再如此,多了許多嘗試、思考與自主的機會。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四年級學生楊奇,上學期前往韓國成均館大學首爾校區交換一學期,本身學了二年韓語,除了想挑戰自我語言能力,也想更了解韓國文化。她表示,台灣人對於韓國人有特殊情結,交換期間她學到,文化的認知是一體兩面,例如,在台灣常聽到許多關於韓國人民族性強、只幫自己人等聲音,但在交換期間,她體悟到,韓國人只要認定對方是自己人,就會給予熱情及幫助,不全以國籍區分,讓她看見更多的體諒與包容。成均館大學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以前儒生學習的學堂如今都成為校園古蹟,排名韓國前五名的成均館大學,讓楊奇在學校生活中,看見學生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