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溪口鳥仔餅 昔日普渡代替品

2008/12/04 06:50
3,46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林佩儀/嘉義溪口報導】

  「在好兄弟面前放上鳥仔餅,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嘉義縣溪口鄉的耆老說。現在的溪口名產「鳥仔餅」,在過去對民眾有著不同意義。溪口鄉是個農業鄉鎮, 早期的溪口雖然生活困苦,但每年的中元普渡,仍可看見家家戶戶擺上豐富的牲禮,而「鳥仔餅」代表了早期農業社會,敬重鬼神的虔誠心意。

  嘉義縣溪口鄉幾乎人人以農為業,早期的農業社會生活困苦,農民為求生計能好過一些,便將心靈寄託於各路神明,因此非常重視每年的中元普渡,甚至特別虔誠的信徒,會堅持在子時拜完三支香<註一>。在早期的社會,全村的人不分老幼,一起上村中的寺廟大拜拜,求平安的情形更是常見。當時生活物資缺乏,餐餐吃番薯籤的日子常有,因此許多人無法負擔大魚大肉,但當時民眾對於供奉的牲禮、習俗卻十分講究,然而就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出現了現在的溪口名產「鳥仔餅」。

「鳥仔餅」因外形狀似小鳥因而得名。
記者林佩儀/攝影
 

  「鳥仔餅」的主要原料為地瓜。地瓜在以前物資缺乏的環境下,是老百姓主要的食物來源。溪口鄉屬於客家村落,客家人口約佔溪口鄉一半的人數,以前就有客家人用地瓜作成糕餅,這在當時來說是難得的享受。溪口鄉居民張安全表示,當時他們都很窮困,能有糕餅類的點心吃很不容易。之後,溪口鄉民眾便將原有的客家地瓜糕餅製成鳥形,作為普渡祭祀時大魚大肉的代替品。因為地瓜製成的「鳥仔餅」大家都能負擔,久而久之便成為溪口鄉當地中元普渡必備的供品之一。

  早期民間相信普渡時,若供品擺放的越多,表示越能獲得鬼神的幫助。因此,「鳥仔餅」在以前也有許多的造型,如葉子、喇叭、魚各式各樣的形狀,讓老百姓能擺上一桌豐盛來祭祀拜拜。從此之後,每當中元普渡的日子要來臨前,製作「鳥仔餅」的店家都忙得不可開交,以應付溪口鄉民眾對大量「鳥仔餅」的需求。麵包店為提供中元普渡時大量的「鳥仔餅」,店內十幾位員工必須於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一日,每日的早上6點至晚上11點,製作中元普渡時所需的「鳥仔餅」。而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天,明祥麵包店<註二>第三代老闆陳甘諭回憶當時,曾經清晨5點,就有客人敲門要買鳥仔餅,因此營業時間從早上5點至晚上12點,陸陸續續都有要購買「鳥仔餅」的客人。

  現在因為經濟起飛,民眾大多都能負擔雞鴨魚肉等牲禮,以麵粉、酥油、糖、麥芽及地瓜製成的「鳥仔餅」,已失去其「代替品」的意義,在現今不常見於普渡的供品之列,甚至也少有人重視中元普渡的習俗。但溪口鄉的劉奶奶依舊在中元普渡時擺放「鳥仔餅」,劉奶奶說:「還是習慣在普渡時看到它在桌上。」「鳥仔餅」代表了早期農業社會民眾敬重鬼神的虔誠心意,到了今天則成為老人家回憶過去的小點心。

  因為時代變遷,「鳥仔餅」雖失去其「代替品」的意義,但如今卻成為溪口鄉的最佳伴手禮。永芳烘焙坊<註三>的劉小姐表示,「鳥仔餅」已不限於中元普渡時製作,現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鳥仔餅」,而其口味也有所創新與改善。從前「鳥仔餅」為求保存時間長,導致味道較甜,現今業者為迎合現代人喜愛的滋味,除了大幅降低甜度外,並開發出紅豆、抹茶、芋頭等口味,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鳥仔餅」昔日為普渡代替品,今日則藉由創新的改變,讓「鳥仔餅」成為溪口鄉的代表名產,也給予「鳥仔餅」新的生命力。

  <註一>在七月十五日中午或七月十四日凌晨子時後,祭拜地官,期望在保祐下補財庫與加強運勢。
  <註二>嘉義縣溪口鄉中正路2-7號。
  <註三>嘉義縣溪口鄉東村民生街23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