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阮ㄟ腳行阮ㄟ隆嶺古道影像紀錄

2014/09/14 21:22
3,066次瀏覽 ・ 15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阮ㄟ腳行阮ㄟ隆嶺古道影像紀錄
      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秋季遠足
      結盟宜蘭社大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宜蘭大學登山社
      2014.9.14

      照片

      壹、隆嶺古道簡介:

      宜蘭擁有青翠的原始山林和優美的河川生態,更有純樸的農村景觀陪襯,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結盟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為103年秋季遠足嶐嶺古道採菌活動行程,規畫引道學員探訪隆嶺古道,回尋道光五年 噶瑪蘭廳通判 烏竹芳選定蘭陽八景〈隆嶺夕煙〉一景。依詩描述:『層層石磴繞青雲,綠樹濃蔭路不分。半面斜陽還返照,晴煙一縷必氤氳』。賞析『蘭陽八景』『隆嶺夕煙』引道學員田野歡察本土低活海次森林微生物菌自然回復後菌相。
      嶐嶺古道為淡蘭古道一段,是台北入蘭要道,古早凱達格蘭族游獵山徑. 嘉慶9年(1807),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從四腳亭經三爪坑下猴硐再翻越三貂嶺[金字碑古道]再沿燦光寮舖古道直下三叉港,雙溪出貢寮或至武丹坑[牡丹]進頂雙溪到澳底,再循海線南下至三貂角,翻過嶐嶐山[嶐嶺古道]下石城, 山徑崎嶇不平, 由台北到宜蘭約要行走三天。日本治台, 吉次茂七郎工程師開築草嶺隧道鐵路後,入蘭只要三小時,蔣渭水高速公路開通,入蘭快到三十分鐘,古道遙遠在宜蘭人們記憶中。

       
      貳、活動目標:

      1.體現黃武雄「學校在窗外」教學的真正意義,釋放社團視野、重建屬於在地的世界觀。引導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影像紀錄秋季遠足阮ㄟ腳行阮ㄟ隆嶺古道。

      2.結盟宜蘭社大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培養跨社團運作及互助合作的精神,觀察古道本土微生物菌相生態資源, 影像紀錄隆嶺古道人文史蹟及地質景觀。
      3.激發社團的鄉土情懷進而珍惜愛護鄉土。活動記錄發表於peopo公民新聞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https://www.peopo.org/news/254359
      參、活動地點: 隆嶺古道、白雲飛處舊鐵南山洞口、七星堆遺跡、制天險北舊鐵道口、吉次茂七郎工程師記念碑  

      照片

      肆、活動流程綱要 
      07:00羅東站集合
      07:10宜蘭站集合
      07:20礁溪站集合
      08:10石城站匯合
      08:30~09:30從石城沿火車鐵軌下緣走海岸,觀賞白雲飛處舊鐵南山洞口,
      09:30~11:30健走嶐嶺古道上石城嶺頭土地公廟遺址、嶐嶺古道上水頭土地公廟遺址斯報行動午餐
      11:30~13:30嶐嶺古道上水頭土地公廟遺址、七星堆遺跡斯報做中學田野歡察本土低活海次森林微生物菌自然回復後菌相
      13:30~14:30七星堆遺跡、瞻賞制天險北舊鐵道口制天險北舊鐵道口瞻仰吉次茂七郎工程師記念碑
      14:30~15:30租孔明車從制天險北舊鐵道口,穿過舊鐵山洞南口,瞻賞白雲飛處碑扁,

      15:30~16:30健走到福隆火車站
      16:30 快樂賦歸
      聯絡人: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長
      張建昌 03-9588402 0937-059717 lemon791010@yahoo.com.tw
       伍、活動前準備事項﹕

      1.出發前詳細研究相關的資料,以便影像紀錄。

      2.事先搜集相關資料,以利影像紀錄進行

      3. 事先了解活動的流程,分組分工所進行影像紀錄的方式。

      陸、注意事項﹕

      1.活動之前,分組分工請將攜帶物品準備齊全。

      2. 活動組活動之前,交通工具聯繫宜事先準備。

      3.統計實際參與人數辦妥保險。

      4. 攝影紀錄發表組:電池充電、記憶卡備份準備齊全。

      5. 山區氣候多變,應備雨具和禦寒衣物。

      6. 為維護自然景觀、環境整潔及公共設施、請勿採取花木、

      岩石或任意引火燃燒、拋棄果皮、紙屑或破壞古蹟、稀有

      動物。

      柒、活動行前小叮呤:

      活動個人裝備: 一顆喜悅互助樂活的心、手套、防曬帽、墨鏡、長袖長褲、登山鞋或粗齒雨鞋、小背包、行動午餐、水、雨衣、雨傘、影像記錄

      捌、2014年9月 行動課程進度
      9/3 相見歡用阮ㄟ腳行阮ㄟ『蘭陽五岳-老么』鶯仔嶺影像紀錄
      9/10粗坑楊桃樹修剪、捽取越光糙米酵素、蓮霧酵素
      9/14 用阮ㄟ腳行阮ㄟ隆嶺古道影像紀錄
      9/17粗坑楊桃樹農事餘留本土微生物菌進行培養堆肥、釀製芭蕉酵素
      9/24 用阮ㄟ腳行阮ㄟ桃源谷三路會師影像紀錄
      9/28 用阮ㄟ腳行阮ㄟ舊寮山影像紀錄
      聯絡人:
      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文書記錄組長
      丘天 0972-496962 autm.hill@gmail.com

       

       

      照片

       

      去程:

      車次

      發車站→終點站

      宜蘭

      石城

      行駛時間

      票價

      開車時間

      到達時間

      4123

      蘇澳→樹林

      07:20

      08:06

      00小時46分

      $49

       

      回程:

      車種

      車次

      發車站→終點站

      石城

      羅東

      行駛時間

      票價

      開車時間

      到達時間

      區間車

      4198

      樹林→蘇澳

      16:37

      17:30

      00小時53分

      $62

       

      區間車

      4208

      樹林→蘇澳

      17:21

      18:12

      00小時51分

      $62

       

       

      秋季遠足『隆嶺古道』本土益菌生態賞析活動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 2014/09/15 20:50

      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結合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志工隊,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打造仁里社區-仁里坂13號及14號水質淨化場址
      水資源保育環境教育推廣示範基地」活動邀請
      2014/09/18(四)

      活動緣起: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為削減茶園非點源污染,於坪林區金瓜寮溪畔仁里坂13及14號,完成二處水質淨化場址設置,將茶園逕流收集並以人工溼地系統進行水質淨化處理。於103年度申請設立為環境教育場址,提供作為環境教育推廣示範基地。本活動將 結合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志工隊以實際「做中學」模式,讓志工實際動手管理溼地,體認環境保育的重要,並透過親身體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並在活動中導入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自然農法的技術,運用本土微生物益菌來強化水質淨化場址水源淨化的能力及回復土地的生命力。
      活動地點:新北市坪林區仁里社區-仁里坂13號及14號水質淨化場址
      活動時間:2014/09/18(四)

      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打造仁里社區-仁里坂13號及14號水質淨化場址水資源保育環境教育推廣示範基地活動行程表:

      2014.09/18(四)備課(國正準備)
      08:00 ~09:00 卡車上路 地點:黑豆仁古厝
      09:00 ~09:10 坪林國中集合
      09:10 ~09:30前往仁里社區-仁里坂13號水質淨化場址水資源保育環境教育推廣示範基地
      09:30 ~11:30分組備課
      11:30 ~13:30午餐休息
      13:30-13:45 相見歡 社區代表致詞
      志工代表致詞
      致贈簽名海報 大合照
      13:45-14:45 13號場址
      密植區:李氏禾清除
       開放水域:清理荷花(枯葉整理)、光葉水菊
       景觀水池:清理荷花、大安水蓑衣
       繞流水道:粉綠狐尾藻清除
       放流池:清理小莕菜
       微生物菌製作
      14:55-15:55 14號場址
       開放水域:清理水蘊草
       密植區:李氏禾清除
       種植風箱樹等水生植物
      16:00-16:15 心得分享 服務過程分享與檢討
      16:15 賦 歸

      聯絡人:
      社區:邱錦和老師 0910-954836; 葉衍均 志工引導老師0938-660337
      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長:陳天香0933-065779

      個人裝備: 一顆喜悅互助樂活的心、防曬帽、墨鏡、毛巾、長袖長褲、備份衣褲、登山鞋或粗齒雨鞋、小背包、行動午餐、酵素水、影像記錄、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