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08國際回顧:大戰稍歇 小戰未停 生態環境持續崩潰

2008/11/28 17:43
2,525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丁秋仁、林穆琳

聯合國大會於2001年宣布每年11月6日為「國際防止戰爭和武裝衝突糟蹋環境日」。2008年11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致詞時指出,自然環境享有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的保護。然而,此一保護條款卻經常在戰事和武裝衝突期間被違反。衝突雙方為了取得軍事上風,不惜污染水井、焚毀作物、砍伐森林、土壤施毒、殺害牲畜等。環境的破壞和制度的崩解,正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生計和安全;而由此造成的環境反撲,未來也可能回過頭來成為人類戰爭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演講中,潘基文舉1990年代為了政治和軍事目標而蓄意破壞生態系統的超級事件為例,當時伊拉克前總統海珊統治時期,生活在兩河流域三角洲沼澤地的「沼澤阿拉伯人」成為政府壓制的目標,沼澤的水遭大量排空,20萬到30萬「沼澤阿拉伯人」被迫流亡。

黎南烽火(圖片來源:UNIFIL)同樣在中東,自2006年黎巴?與以色列掀起戰火,迄今年上半年暫時停火,但這兩年來不僅有無數人民死傷、民生設施毀壞,也徹底的摧毀當地環境。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曾因優美的自然景觀、山林吸引觀光人潮,而享有「綠色黎巴嫩」的美稱,但由於這一場戰爭,大量儲油槽遭受破壞、原油外洩至地中海,污染帶持續擴散至鄰國敘利亞、土耳其、希臘,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構成難以形容的破壞!

在非洲,則是因爭奪礦產、石油等天然資源,以及政府不穩定、種族問題等因素,多年來內戰不斷、民不聊生,剛果、蘇丹、烏干達等地屢傳出環境遭破壞的惡耗。今年11月,剛果共和國政府與叛軍在東剛果的戰況熾盛,倫敦「大猩猩組織」(Gorilla Organization)成員就在圍困火線當中冒險對外發文,表示憂心自己以及380隻於維拉岡國家公園(Virunga National Park)境內瀕臨絕種的山地大猩猩性命安全。

今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2008環境電影節」上,一部名為《滿目瘡痍的土地和受傷的生命:戰爭給環境留下的印記》紀錄片中,就罕見的從環境面來記錄戰爭帶給世界的毀滅,記錄戰爭如何污染空氣、水和土壤,如何摧毀生物多樣性和消耗自然資源。

任何大型或局部戰爭都可能對動植物造成災難性的影響。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參戰軍隊因重型機械移動,改變科威特90%的沙漠地貌;25%的沙漠被油污和煙灰所覆蓋,而遺留於沙漠中未爆炸的炸彈,迄今還威脅著牛、羊、駱駝和野生動物的生命──戰爭雖已遠離,但對環境及生態的傷害並未結束。

目前全球大型戰爭雖然稍歇,但即使停戰,冷戰中心懷鬼胎的各國,依然使用聲納進行深海軍事演習,或進行水中爆破、搶攻上岸而傷害海底脆弱的珊瑚礁生態。7月好不容易舊金山地方法院判決美國海軍不可使用低頻聲納,以免傷害鯨豚;此項判決卻在11月旋遭最高法院撤消──這一切,都是以美國國家安全為最高考量。

今年11月6日,潘基文在為「國際防止戰爭和武裝衝突糟蹋環境日」致詞時指出,戰爭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和制度崩潰,正在威脅人類的健康、生計和安全,同時這些風險,還會在衝突後的社會中危及脆弱的和平與發展前景。舉例來說,如果維繫生計和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受到永久的毀壞,那麼正在重建中的阿富汗就不可能實現持久和平。

過去的戰爭多由宗教、石油、經貿利益等引發,若戰爭造成環境不可逆的破壞,人們的生存依憑將更加壓縮; 10月一場在南非開普敦所舉行的非洲動植物保育會議,自非洲15個國家與德國的總共三百餘位決策者、科學家與環保專家。席間專家就警告,由於人類活動增加與氣候變化的威脅,自然資源富饒的非洲大陸目前面臨生態危機;如果非洲的生態系統崩潰,非洲將更貧窮,到時更多非洲人移居到其他大陸,貧窮、暴力、戰爭的循環更加惡化。

未來,若又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糧食、土地、水資源等不足問題將更加嚴竣,屆時勢必紛爭不斷,全球將陷入戰爭的循環──生態環境的保護,因而更顯重要。潘基文也在此次講演中表示,聯合國非常希望把環境行動作為促進和平、避免武裝衝突的方針。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