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國際回顧:緬甸風災的警訊 大自然反撲

文字-A A +A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李育琴

2008年5月2日,熱帶氣旋納吉斯以190公里的時速橫掃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造成緬甸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最終估計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由於緬甸軍政府的鎖國政策,外界只能透過國際媒體得知緬甸受災情形嚴重,聯合國則表示,受災害影響的人口多達150萬人。

熱帶氣旋納吉斯所到之處樹木、電桿倒伏,房頂被掀起,風災過後成千上萬人沒有食品,飲用水或棲身之處。許多災區與外界隔絕,道路不通,災民飲食青黃不接,還有爆發疫情可能。緬甸的主要稻米產區,伊洛瓦底三角洲農耕區更嚴重,對於全球糧荒更是雪上加霜的打擊。

救援組織指出,災情後患可能較造成22萬人死亡的2004年南亞海嘯更嚴重。國際在得知緬甸受災情形後,即準備進入緬甸提供援助,然而緬甸軍事雖接受外界提供的糧食與其他緊急救援物資,卻規定外國政府必須將物資交給緬甸當局發放,且外國救援人員必須申請簽證才能入境,緬甸國營媒體所報導的死亡和失蹤人數,也和實際相差甚大。

很多災民得不到救援,國際救災機構大聲疾呼緬甸軍政府盡快讓救災人員及物資進入災區,但緬甸政府官員卻強調,不批准外國救援隊伍入境,所有救災和賑濟工作要由軍政府直接指揮。國際紅十字會警告該國救援物資發放遲緩面臨人道危機。

很多援助組織與緬甸協商能夠讓他們的人員進入該國,但最初只有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進入緬甸。緬甸政府後來受到來自聯合國的壓力,要緬甸加速向外國救援專家發放簽證。

聯合國世界糧食署的發言人說,緬甸政府一直拒絕加快發放簽證,這在人道救援歷史上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5月23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緬甸新首都奈比多會見軍政府主席丹瑞後,緬甸才同意允許所有外國救援人員入境展開賑災行動,以救濟災民。

對照2005年讓美國美國墨西哥灣沿海嚴重受創的卡崔娜颶風,緬甸遭熱帶氣旋納吉斯重創的災害,引發專家對全球氣候變遷使氣旋威力大增造成災害慘重的討論。

緬甸風災前;圖片來源:Wekipedia
緬甸風災前(上圖)與後(下圖);圖片來源:Wekipedia

麻省理工學院的氣象學教授艾瑪紐認為,1950年代至今,熱帶氣旋的威力約已增加一倍,增幅多集中於過去30年間,反映人為全球暖化效應加劇的趨勢。1990年代中期,全球平均氣溫開始屢創新高,這種趨勢更是加速形成。

不過部分氣象專家表示,不宜將單一的氣候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因為氣候變遷是長達數十年或數世紀長期氣候形態的一環。

東南亞國協地區生物多元化保育中心稱,伊洛瓦底江是全球淤塞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理由不外沿岸農業活動密集,森林遭到砍伐。該保育中心指出,保育森林區外的土地皆已被轉作農業之用,保留地之內的紅樹林「如今正在快速消失」。

緬甸軍政府在這兩年因能源價格飆漲,大量鼓勵種植痲瘋樹,砍伐掉原有河海岸邊具緩衝防災作用的紅樹林,希望用最便宜方式得到生質燃料。東南亞國協秘書長蘇林表示,紅樹林可充當海洋與陸地之間的緩衝,但人口增加導致「紅樹林被鯨吞蠶食,而紅樹林一向可充當居住區與潮汐、大浪和風暴間的緩衝帶」。

緬甸風災究竟是天災抑或人禍猶在討論,自然災害的反撲無情,無辜的是流離失所、得不到政府照顧的緬甸災民。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11.24

2008teianews

加入時間: 2008.11.24
30則報導
17則影音
0則OnTV

關心的議題

作者其他報導

2008國際回顧:北京奧運促使中國面對節能減排

2008-11-28
瀏覽:
2,827
推:
1
回應:
0
1:37

2008國際回顧:碳交易「商機」大 交易制度惹爭議

2008-11-28
瀏覽:
4,521
推:
6
回應:
0

2008國際回顧:全球金融風暴下的石油爭奪戰

2008-11-28
瀏覽:
4,855
推:
1
回應:
0

2008國際回顧:四川地震 災後環境問題待善後

2008-11-28
瀏覽:
2,252
推:
0
回應:
0

2008國際回顧:蜜蜂神秘失蹤事件之謎

2008-11-28
瀏覽:
2,552
推:
0
回應:
0

2008國際回顧:緬甸風災的警訊 大自然反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