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空間‧人間 ──閒思書簡 知識志工李明宗的五年回顧

文字-A A +A

好友轉來一位退休同事的文章,標題是:知識志工五年回顧。原來是退休期間的著作結集成冊出版,還有附上書的目錄與師友的序文。

這真是個退休人士的典範,台灣需要銀髮族的覺醒,來過這樣充實的退休人生,這本書能鼓勵退休人士在退出職場後,仍能努力不懈地創作過有意義的生活,在退休制度保障下,能不甘於僅只追求個人小我的愉悅快慰,還努力就本身之條件所及,持續精進學習,並積極對較為專長之領域做出貢獻,這應該頗有激勵銀髮族的參考作用,如此不論對自我或大我都是正面的效益。

台灣已經是老年化的社會,如何鼓舞老年人重視自己的價值,以高齡成熟的智慧與年輕人共同攜手成長,親切自持且不倚老賣老,即使生理年齡逐年增加,但心理年齡永保年輕,如此將會發現老年生活是非常開闊而豐富的。好奇寶寶要在自己仍能自理時,努力維護好自己的身心靈健康。

想到另一個公職退休人員,也是有著精彩的黃金人生,也是努力不懈開創退休第二春,就是在好奇寶寶公民新聞平台投稿的銀髮游藝,退休七年以來,也有了52則文章發表:

https://www.peopo.org/list/post/20232/1494/all

而一位百歲人瑞更是精彩:

台灣百歲青春老超人!趙慕鶴 有為者亦若是

https://www.peopo.org/news/247529

好奇的是在看好奇寶寶我的這則報導的網友當中,有幾位是退休人士呢?您們的退休又是怎樣安排的呢?

@@@@@@@@@@@@@@@@@@@@@@@@@@@@@@@@@@@@@@@@@@

知識志工五年回顧   李明宗

最近整理舊作,預定七月中旬出版『時間‧空間‧人間  閒思書簡』,一方面又密集地與某位博士候選人合譯丹麥學者Henning Eichberg的論文集,覺得體力與精神上都蠻辛苦,最須要自我警惕的是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以致老花與乾眼症日趨嚴重,甚覺不舒服,還好目前重要工作大致告一段落,我也認為應該要休養生息一下,切勿太拚,要能細水長流才好。

我於2009年八月二日由公職退休,迄今已近五年,當時我曾寫「退休感言」給同仁,其中兩段話是:

。。。我雖然自認為工作專業尚能應付裕如,但因身處於龐大的官僚體系中,總覺得本身的付出彷彿雨滴落入大湖,或稍微引起漣漪,但僅此而已,不是太有成就感。此外,由於我個人的特質較接近於「半個學者加半個藝術家」,因此雖有約三十年屬於「組織人」的經驗,但本質上我還是較傾向於「休閒人」的,擁有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對我而言相當重要,準此,我退休並非打算由人生的競技場引退,而是希望更利於發揮生命的潛能,在比較不依附於組織的情況下,看看能否摸索出一點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與世人分享,主觀上自我期許能營造出「個體戶」的特色,即使只是一株「長相怪異的野草」也罷,畢竟是一株「真實而獨立的野草」,無用之用,或許比起當個「組織人」對世間還比較有貢獻。

至於我到底要做些什麼,我當然有一些想像,也有一些憧憬,但由於我能力有限,沒有把握一定做得到,因此暫且不提,以免往後無法達成徒然成為笑柄。任何人對未來都可以有想像與憧憬,這沒有什麼,重要的是能否確實去實踐,這一點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我寫出此告白是為了自我惕勵,希望不要太鬆懈。但若往後因任何因素而致做不到位,需要你的鼓勵,也希望你能諒解「人性的弱點與惰性」。
 

經歷五年了,回顧一下,我可有達到當初之自我期許,做出一點知識性的成果?很慶幸的是,由於許多師長與好友提供機會與挑戰,讓我有點可盡心致力的平台,多多少少還作出了些知識志工對世間該有的貢獻,茲簡略臚列如下:

l  審編『緣起緣滅與真我常存:關於人的存在與生死』(李日章著,2010年,康德出版社)
l  審編『遊戲人』(Huizinga著,成窮譯,2013年,康德出版社)
l  協助邀稿與編輯『2011中國休閒學術報告』(馬惠娣主編,北京)
l  擔任台灣身體文化學會常務理事,及學會之學刊『運動文化研究』之編輯委員(由12期至19期任總編輯)
l  擔任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監事
l  兩篇學術論文「當今觀光發展的挑戰、趨勢及因應」與「真實性對觀光體驗經營之意涵」,分別刊登於2011年6月與2014年3月的『洛陽師範學院學報』
l  每星期三傍晚回公園管理處教同事英文報章雜誌閱讀
l  每年度第二學期赴輔仁大學兼課,授「觀光遊憩經營管理」
l  今年會出版的Henning Eichberg的論文集翻譯
l  今年七月出版拙著『時間‧空間‧人間  閒思書簡』

將這些所謂的工作成果列出來,其實也是敝帚自珍,不值識者一笑,但稍堪足慰的是我畢竟沒有太懈怠,也大致達到退休時的承諾,對世間應該也有棉薄的貢獻吧!如今既然體力與眼力已有走下坡之趨勢,我想還是得略為調整生活型態,知識志工固然是一輩子的志業,但也不必自我要求得太嚴厲,畢竟不年輕了,應該投入較多的時間於維護身心的健康,這樣才能更長遠地與好友相處。

我七月要出的書可說比較完整地呈現我的全面性,我請三位師友幫我寫序,其中劉一民教授的序業已撰妥,茲先寄給您一覽,一次只看一篇才更能體會。另外也附上拙著目錄,文章共六十篇也標誌著我在世間活了一甲子。

祝平安健康
李明宗

───────────────────────────────────────────

書名:時間‧空間‧人間──閒思書簡

   目錄
風格與典範
1.與藝文先驅的偶遇
2.大師風範 
3.齊邦媛與林文月對談側記
4.關於作者簽名書
5.聆聽「墨西哥革命」演講心得
6.女小提琴家Alma Rosé的悲劇 
7.李霖燦與納西文化
8.大陸學者馬惠娣的「知青」經歷
9.旋風中的蟬翼──兼懷孟祥森先生
10.藝術與抵抗遙遠的俄羅斯
11.史達林格勒戰役軼絮
12.滿洲的山丘 
13.列賓的藝術
14.伏魯貝爾的藝術生死愛欲

15.浮世緣的苦澀與甘美

16.生命終期的失能者如何熬過每個漫漫長日?

17.愛與死──觀「愛‧慕」有感
18.小心專家,會致命的
19.「一路玩到掛」觀後感
20.由一樁悲劇省思溝通的重要歷史的血痕

21.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證言
22.安重根是恐怖份子嗎?
23.由歷史紀念物存廢之爭議談歷史教育
24.觀貞節牌坊的聯想展演和體驗

25.我最喜愛的十二部電影
26.親臨現場的體驗
27.所謂難以入目
28.智慧型手機與人際互動
29.「有圖為證」與「有詩為證」譯趣/意趣

30.簡潔──藝術的神髓
31.翻譯趣聞
32.片斷偶拾
33.偏愛的異國樂曲瑣記
34.舞蹈之神與和平頌歌 
35.雨天雜思 人間性的思索

36.「哲學」與「哲思」
37.再談「哲學」與「哲思」
38.避免愚妄之我見
39.破除迷妄──回歸原貌──召喚典範
40.從「人間條件」談「人間性」
41.我最根本的信念
42.遊戲的黑暗面──由小丑殺手談起空間與生活

43.沒有人味,整建當然失敗
44.「城市變奏曲」觀後感
45.「占領草地」行動的省思
46.生活方式之我見
47.漫談空間與記憶旅遊抒懷

48.九寨溝與峨嵋山之旅心得
49.東北與內蒙行雜記
50.南北疆記歷
51.湘西鳳凰行
52.徽州黃山行
53.山西之旅雜感
54.晉南訪古記行
55.懷想與現實交錯之旅
56.奧捷之行雜感──漫談城市的精神
57.「沙發客」和「背包族」
58.導覽老外台北一日遊心得
59.當今觀光發展之挑戰及趨勢
60.「真實性」對「觀光體驗」經營之意涵

劉一民教授  序: 閒思閒讀 哲學哲思 適意隨行

明宗來電,邀我為新書寫推薦序,二話不說,爽快答應。沒有負擔感,還有點小歡喜。一來確實喜歡他三天兩頭,網路捎來的隨筆,率真雅致,毫不矯情。為書作序,沒有閱讀負擔,只好奇作者如何將眾多文章刪編;二來,作為他e-mail的忠實讀者,一向只顧欣賞,從未回應,難免心中有愧。如今,逮到機會,投桃報李,權充抵債。

認識他,超過二十年。初碰面,在師大公館校區。當時,他任職台北市政府公園管理處,兼任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秘書長,到處蒐羅休憩書籍。那是一個愉快的下午,兩人相談甚歡,志趣相投,都喜歡看書。說著說著,我不斷從架上摘書,他不斷順手接書,後來一起到所圖搬書,直到看他離去扛著滿篋「閒書」。他是個愛書人。

明宗為人溫文爾雅、口才便捷,卻從不挖苦嘲諷、激烈爭辯,給人的印象是個胸懷大氣、內斂平實、溫暖可靠的人。文如其人,這本書有的只是作者的真情實感,看不到尖酸刻薄的語詞,慷慨激昂的氣勢,不強調規範道德價值,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書中自述喜歡大街小巷閒逛,與三教九流人物交流,到處參加藝文節慶活動,親赴事件現場作貼身觀察,所言半點不假。事實上,他極盡活潑的行動力,加上敏銳的思維,是最讓我折服的地方。

記得第一次聽他講日本節慶體驗,在一個小教室,兩人對面坐著,陽光從窗戶灑進來,照亮他半張臉,表情正經,略帶興奮的手勢,談著慶典城市的節奏、居民的投入、傳統的張力、儀典的色彩。引燃的聲色感官觸動、神聖狂熱氣氛,讓我神迷入醉,以後每到日本,總不忘追索慶典的踪跡;為了釐清論文主題,很多機會聽他分析台灣節慶活動實況,大甲媽祖遶境、褒忠花鼓節、內門宋江陣、土城桐花節、野柳淨港過火、鄒族Mayasvi祭典……百多個活動,信手拈來,如數家珍,活動的看頭,文化的演變,展演的力度、居民/媒體/遊客/主辦單位的互動,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完全貼近本土鄉情,見解獨到鮮活,讓置身學院的我汗顏;聽他談藝文界的師長、友朋、新交、舊識如陳昭明、孟祥森、王墨林、舒國治、李豐楙、馬悅然、陳小雀、趙綺芳……的行誼趣事,很能醞釀聽者的良善;瞧他對國內外局勢、社會議題、文化變遷、自然災變的評論,不得不佩服他巧妙結合理論、現實、鄉情及長年行政事務歷練的功力。

書名《時間‧空間‧人間――閒思書簡》,是有趣的點題。書上談的「時間」,不是鐘錶時間,也不是慨嘆人生有限的封閉時間,而是與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息息相通,綿延不斷的「時間性」(temporality) ,所以筆下的秋瑾、林語堂、安重根、馬悅然、卡夫卡、卡繆、陳昭明、孟祥森、臥病的舅媽、臨終的母親、個人醫療誤診,既是過往的緬懷、當下的觸動,也是對自己和其他生命未來的期許;書上談的「空間」,不是位置空間,也不是封閉的內在空間,而是作者置身存在處境,不斷向外開放的「空間性」(spaciality),譬如異地旅遊將身比身給司機導遊的鼓勵、帶著沈從文身影的湘西鳳凰行、奧捷遊的卡夫卡追憶、大陸旅遊和兒時教科書印象的疊影、台北圓環重建的俗民情懷、歷史紀念物承載的「共同記憶」,都是個人置身處境的空間發想;書上談的「人間」,不是三教九流、名人雅士、或親朋好友的異行偉業,而是對人類終極關懷的「人間性」(humanism),所以作者清楚指出,「臺灣意識」的討論要回歸「人性原點」,「真情至性」的孟祥森讓他永遠感念,因為「愛生哲學」而偏愛佛洛姆、卡繆、翁山蘇姬、卡夫卡,因為擔心「偏執」對人的迫害而排斥巴代伊、薩德、毛澤東、三島由紀夫。

副標稱為「閒思書簡」,據作者自述,書中文章都是出自「凡夫俗子」心態,對「浮生俗世」現象進行文字描繪,寫就而成的「閒思」。「閒思」為名,難免讓人以為是自娛娛人的隨想,事實上,作者的每篇「閒思」背後,都有極為嚴肅的戰鬥目標。簡單地說,看似一再重複的生活小節、藝文活動、文化慶典、社會爭議、旅遊觀光、戰亂災變、生死愛欲,都可能潛藏著重大的危機,需要敏銳的思想,勇敢的行動予以反擊。譬如我們除了對希特勒、莫索里尼、毛澤東的法西斯暴力反擊,對以「真神」、「榮耀」、「真理」的說法存疑外,也應該經常檢視自己,是否因曾遭受迫害而迫害別人,遭受歧視而歧視別人,遭受不公義而變得偏執武斷,強調全球化而喪失地方性,以「正義」自許而忽視愛生,看到他人的人道困境而未能反省自惕。也就是說,作者在書中傳遞的,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態度,期許大家經常回到原點,貼近現實,以「生物人」的基本需求做為判斷標準,關愛人類全體的共同命運,擺脫追求一致性、整體化的偏執,不要將人等級劃分,小心意識型態的宰制,也不要迷戀權力。
以上尋根追索,如果沒有誤解作者原意,那麼我們便能清楚,作者一再提及現今研究生只要談到「權力」,無不引用傅柯的觀點,(p.12, 17 6 & 180)其實是擔心「眾口同聲」的權威,意識型態的宰制,整體一致化的法西斯「微暴力」的侵蝕;不過同樣的道理,我也要提醒作者,網路文章變成紙本書籍後,出版地位提升的同時,對於權力的部署要更小心,更要貼近研究生的置身處境,如此將不難發現,理論的閱讀和使用,牽涉個人的喜好、學術的流行、方便性考量、對嚴肅理論的堅持、或傅柯微權力觀貼近俗民生活體驗……等諸多因素,不宜就表面的現象作「同一化」的貶斥。同理,作者借丹麥學者Henning Eichberg的批判,(pp.192-193)提醒運動現象學研究,不要淪為由上而下的理論性,喪失由下而上的人間性,立意或許良善,卻陷入了單一路線的偏執而不自知。

這本書,不說教,只談心事,談的是人間事;不講哲學,只說哲思,說的是對週遭事物的關心。閒思閒讀,沒有負擔,可以隨讀隨停,都是人間風景;哲學哲思,適意隨行,都可登堂入室。

作者的想像,給過我許多快樂時光,帶來很多啟發,很樂意推薦和大家分享。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時間‧空間‧人間 ──閒思書簡 知識志工李明宗的五年回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