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4傳播與發展學術暨實務研討會 圓滿落幕

2014/06/11 14:25
1,58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林雅芸、藍浩謙/台北報導】2014傳播與發展學術暨實務研討會五月二十六日在中央通訊社舉行,會中並揭示三大媒體的專業表現及收視行為調查報告。平面媒體以聯合報的整體表現度最佳,電視媒體以公共電視最好,廣播媒體則是中央廣播電台。三大媒體的優質媒體,報紙為聯合報,電視為公共電視,廣播為台北之音。最常收看的媒體部分,平面媒體為蘋果日報,電視新聞為TVBS,廣播媒體為台北之音。

 這項活動由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與玄奘大學傳播學院辦理,開幕式由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媒體生態巨變下傳播功能之省思」。他引用莎士比亞名言「不要侮蔑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將以生命的危險,重重補償你的過去。」說明媒體是社會的亂源。過去二十幾年,報禁解除、媒體新興,新聞媒體偏離正軌導致功能扭曲、新聞媒體專業語言的違背情形,都是巨變之下的改變,而近兩年來多元新聞生態區的行成,由發展趨勢進而檢視傳播功能。

 佛光大學副校長劉三錡及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蔣安國博士也分別致詞,蔣安國並介紹蘭陽報所進行的媒體大調查。這項調查是為了要了解現代年輕人對媒體專業表現的評價及不同媒體收視行為,並由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牛隆光博士解說調查的過程,還有整個調查的結果。

 隨後並進行多場研討會,行動媒介與傳播行為研究分為兩場次,各別由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李秀珠博士、及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黃葳葳博士主持;傳播現象研究也各別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谷玲玲博士、及前中央社社長汪萬李博士主持;傳播實務研究由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王石番教授、及玄奘大學廣電新聞系主任劉念夏博士主持。

 除了研討會之外,也有三場論壇,包括行動媒介與流行文化論壇、2014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論壇、原民生命歷程與其老臉譜影像記錄論壇。參加論壇的政府及學界人士包括楊志弘博士、馬康莊博士、林佳欣博士、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司長田又安、玄奘大學張大鈺博士、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司王志錚副司長、佛光大學李竹旺老師、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周蓓姬司長、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主任連淑錦博士、玄奘大學杜聖聰博士、香港衛視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張宗月博士。大陸學者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的學者姚廣宜、王天錚、孟盈、鄭力,還有國內音樂工作者陳樂融、劉玉霖、施文彬、黃莉翔,以及原住民影像紀錄相關的專業人士,包括原住民電視台台長馬躍比吼、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海樹兒校長。

 2014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論壇討論中,佛光大學助理教授宋修聖表示,台灣的流行音樂具有歷史,佛光大學傳播學系成立了「華人流行音樂與創意傳播研究中心」及相關學程,目前課程進行了半年,已收到相當不錯的成果。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司陳淑滿司長則表示,目前台灣面臨韓流以及大陸流行音樂崛起的挑戰,在文化部進行通盤的措施推演後,認為流行音樂為台灣最具競爭力的文創產業,將對其進行資金補助,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人才部分一來要將流行音樂專業向下扎根,二來要進行流行音樂的專業培訓。

 廣播人劉玉霖表示,日本流行音樂文化影響台灣深遠,再來就是美軍來台,ICRT電台廣為台灣當時年輕人喜愛,因而將許多的西方音樂帶入台灣,韓流文化相當值得台灣借鏡,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流行文化的包裝塑造相當成功。

 資深音樂人施文彬表示,音樂須向下扎根,大學的流行音樂課程應著重在實務方面的學習。黃莉翔女士表示,流行音樂必須跨界與創新,這是個展演的時代。陳樂融表示,要創立流行音樂相關學程,一些過去比較沒涉獵流行音樂美學的單位,需要再經過美學教育,師資的尋找也十分重要。

 原民生命歷程與其老臉譜影像記錄論壇部分,李竹旺表示,希望將台灣耆老的故事從口說變成影像的呈現,並透過畫面的設計讓故事更加生動。馬躍比吼表示,原住民的文化認同以及對原住民族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海樹兒表示,原民故事中,神話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連淑錦則認為,原住民常被刻板印象化,如膚色黑、會運動、會唱歌,如果有原住民不會做以上的事,就會被懷疑其原民血統的真實性。邱瓊慧表示,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原住民的影像紀錄並不侷限在單一的人生經歷,而是包含了人生各種酸甜苦辣。杜聖聰表示,怎麼樣去建構原住民數位典藏,並使其永續經營,而不是讓它變成倉庫。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