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捷北捷車廂無差別殺人的省思

文字-A A +A

剛才看到網路新頭殼對鄭捷北捷車廂無差別殺人的新聞後,就分享出去,但是又再看到另一則新頭殼的精選網文『如何讓社會事件為你增加智慧,而不會成為負擔』後,很是深自反省轉貼該文章是否妥切?!我是否在轉貼向上的力量?但是繼而又想其實新聞反應的是人心,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物有怎樣的反應,是否越瞭解,越能對社會的百態有更多的認識?昨天上完福智文教基金會精彩人生系列快樂人生課程,心情很好,想在晚間瑜珈課程間游個泳,沒想到在半途遇見一位近年來游泳簡短談過話的女子,她推著88歲不停喃喃自語的老母,停下來和我說話,原來除了老母還要照顧生產過程造成殘障的哥哥,雙重壓力的孝女,她提起曾經想過要自我了斷讓負擔交還給其他兄姐,看到她的神情讓我很憂心,多少人因為不同家庭狀況,而造成精神負擔,而這些人有可能會做出兩種行為,自殘或殘人,結果都與社會大眾息息相關。自殘也許不一定,但是採取的方式有可能會造成公共危害而波及無辜人士!我很慶幸自己有很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很棒的婚姻、有好友相伴、參加宗教團體的教育課程。。。再加上一路照顧老媽走來,在路途上都還遇到過不少讓我感恩的善心人士,讓這條路走的不那麼艱辛,還能微笑以對。特別是以下轉貼的這篇文章,儼然成為繼心靈導師『林清玄』第二的『章成』,雖然我之前從沒有聽說過,原因可能是之前林清玄的書陪伴我走過不少人生歲月,之後就決定不再看這類書,認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看以下章成這篇文章,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指引,讓人生還能轉念繼續生活。

在看章成文章之前,容我分享另一篇新聞報導,作為傳播正面能量的代表:

〈獨家〉解青雲妻淚崩:多關懷子女 別再釀悲劇

http://news.tvbs.com.tw/entry/53277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bt2248fuI

在捷運殺人案中,28歲死者解青雲的家長在事發後曾哀痛的要「凶嫌父母負責」,因為這個獨生子是他們「向菩薩求了9年才得到的」,但經過沉澱思考,解青雲的太太決定「不再指責,願意放下!」,雖然不是原諒殺人兇手,但為了兩個年幼孩子著想,選擇放下仇恨,今天她感慨落淚說,希望每個家庭多關心子女,才不會「再」造成悲劇,她說,她不怪鄭捷爸媽,不要再傳播仇恨和猜忌,希望這社會「更正面」,她會好好教小孩要樂觀、要善良,這樣她老公的犧牲才值得。

解青雲遺孀陳小姐:「po上去的時候我還被念了一番,因為妹妹畢竟是女孩子,可是我們家就是這樣…。」

笑著抱怨,彷彿老公還在身旁念著,這一張張全家團圓的和樂時光是解家曾經的滿滿幸福,如今卻只能在靈堂一旁掛著,回憶這4年短短夫妻情緣,解太太的淚止也止不住。

解青雲遺孀陳小姐:「我是以一個媽媽,現在要撫養兩個小孩要堅強起來的心態,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心周圍的人,(告訴小孩)爸爸這樣件事,這件事可以影響到社會上的人更正面…不要因為這件事…,引起更多負面的事,所以一次就夠了,不要再有第二次了,至少我老公這樣…也比較算值得了吧。」

激動落淚,哽咽到不能自己,解太太緊緊握著解姐姐的手,要放下真的好,但她告訴自己,解青雲在天上也希望家人趕快走出來。

解青雲夫妻影片:「喔!我們在開越野車,(認真開車)哈哈哈哈!,吃好吃壞,不計較,怨天尤人,也沒有用。」

往事回憶湧上心頭,解青雲今年情人節才送愛妻的鑰匙圈,一人一個拚成一對,整理時解太太才發現背後藏著一段「秘密話語」。

解青雲遺孀陳小姐:「『太太永遠不會錯』,所以我會更…堅強起來。」

說好不哭了,又顫抖淚崩,擦不完的眼淚,解太太說 他要給孩子更多更滿滿的愛,說不怨是騙人,但解青雲留給他們的是積極、是正向,也希望這個社會早日弭平傷口。

解青雲遺孀陳小姐:「很多人都願意說以後小孩長大了,要教我小孩打籃球,要完成爸爸的願望。」

 

如何讓社會事件為你增加智慧,而不會成為負擔

http://blog.xuite.net/mark001tw2009/twblog/214255305

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讓很多人受到驚嚇、感到沈痛、恐懼,雖然有各種角度的反省聲音出現,但基調都是沈重的,甚至網路還開始出現教你防身術,或遇到殺人狂該怎樣因應等資訊,還有人把焦點放在捷運是否應該加派警力、甚至考慮推動安檢措施等等,可是人在看這些資訊的同時,情緒的壓力並沒有抒解,因為這些都是基於恐懼和心痛出發的,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卻可以試著讓自己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

任何社會事件確實都值得檢視、反省,但這個目的本來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讓我們變得更擔心、更憂鬱。所以檢討、反省還是要的,但怎麼做可以拿掉那個負擔的感覺,甚至能引導你的心走回溫暖與力量感呢?

其實只有一個小訣竅就行了:

把「沈痛→反省」改成「感謝→反省」

作法是:當你要去思考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事件中的某些人物的時候,請改用以下的流程去進行:

1.先用「感謝+反省」,去觀察那個事件裡的人事物。

2.再把「感謝+反省」代入自己現在的生活,然後再去感受這個事件對自己的意義。

我們就以捷運隨機殺人的事件為例來試試看這兩個步驟:

第一步:當媒體開始去追溯鄭捷本人的成長歷程和家庭背景,會有很多資訊流出,你可以去觀察,他是一個會去感謝周遭的人事物的人嗎?看了一些他的報導,是否可能發現,其實有些事情是他還是可以去感謝、甚至是去回饋的?例如什麼呢?你不妨天馬行空的想像看看。如果他平時有這些感謝,再去反省自己心中的某些念頭的話,會不會有一些修正呢?

接著,在新聞裡,也報導了鄭捷的父母親從一開始到最近的反應。那麼你也可以去觀察,鄭捷的父母親,平常對這個孩子的存在,是否心裡有「感謝」呢?即使孩子有什麼不如預期,但孩子來到世界上,有可能對父母都沒有貢獻嗎?如果會有,例如什麼呢?你不妨天馬行空的想一想。那麼當作父母的有了對小孩的感謝,孩子還會那麼地無價值感嗎?

只要你代入「感謝+反省」去看社會事件,你就會看出很多端倪,你不僅能敏感到糾結的地方,也會看到解套之方向。

第二步:當你接下來想去評論、轉述、分享這件事情的時候,先停下來,花一些時間去感謝你現在的生活。自問:「若從這樣不幸的事件裡反觀自己現在生活的話,我會找到哪些值得感謝的人事物呢?」也許看到了生命如此的無常,你發現就算只是超平淡的生活也值得感謝,或是身邊的親人每天平平安安的回來,原來就是一種幸福。甚至你突然會想到自己也曾經憤世嫉俗,差點走錯一步,還好那時有個關心你的人出現…。

當你先回來感謝了之後,才開始思考這個不幸的事件,帶給你什麼樣的省思?我相信這時候你得到是更多的清楚、更多的明白,讓你更知道怎麼去過好自己的日子。

做過了這兩個步驟以後,你再在臉書上去討論、分享時,你會給別人真正帶來啟發和力量。而你在看到後續排山倒海的資訊時,也會很清楚看到這些資訊是站在什麼樣的情緒或位置發言的,你會看到他們那樣的發言是否真的對自己和社會有幫助?你會有清明,也會更知道什麼是你要轉分享的,你自己會篩選。因為你已經回到愛中。

如果曾經看過我在2012年出版的「奉獻」這本書的讀者,你們會知道那本書的主軸就是談「感謝+反省=奉獻」,這幾個字聽起來很教忠教孝、老生常談,但為什麼值得寫一本書呢?因為如果你懂得怎樣把它用在生活裡,那麼你人生的各種考驗都會變成能夠增加你的智慧,卻拿掉了許多情緒的負擔。這個小公式所內涵的益處實在太大了,我自己實在受惠良多。

刀,可以用來殺人,也可以用來幫助人,不要讓社會事件成為讓你的心傷痕累累的負擔,而讓它們成為使你更有力量的引子,這是做得到的,只要記得:先回到「感謝」,再去「反省」。

@@@@@@@@@@@@@@@@@@@@@@@@@@@@@@@@@@@@@@@@@

之前我分享與鄭捷有關的新聞是以下這則:

可「割」可「棄」的鄭捷父母與軍事院校

http://newtalk.tw/news/2014/05/28/47760.html

此則新聞的結尾是這樣下的:

。。。從胡關寶到邰智源的例子都能看出,軍校其實與軍隊一樣,在家醜不可外揚的潛規則下,任何事都可大可小,全繫於當權者一念之間。因此像鄭捷這樣的軍校退學生,在團體生活中究竟軍方發現了問題,一定要他退學轉學,在如今這個可「割」可「棄」的氛圍下,大概也就像鄭捷的父母一樣,永遠切割神隱了。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6則報導
291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鄭捷北捷車廂無差別殺人的省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