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蔬果指導 教啟智生學習耕作
【記者許淑貞/嘉義報導】
嘉義社區大學與嘉義啟智學校的課程合作已達一年,藉由社大「生產清潔蔬果班」的師生協助,使啟智學校「農園藝課程」的師生習得更多農作的耕作技術,目前部分農作已開放班級認養,讓啟智生未來也有自我能力去發展農園藝。
社大師生於棚架區協助指導種植絲瓜。 圖片來源/謝昀蓉提供
去年十月嘉義啟智學校原想聘請嘉義社區大學的師資,以開設「職業訓練班」課程協助農園藝課程,雖最後的師資申請並未通過,但社大「生產清潔蔬果班」的師生仍自願協助啟校直到現在。經由整地、鬆土、拔草、施肥等農作規劃,現今已將校園內的五分田地<註一>規劃為六大區域<註二>,並逐漸將純蔬菜的農作轉換為多樣性的有機果樹田地。啟校上一季的農作,已於上學期末採收完畢並宴請雙方師生,讓啟智生的園藝技術進展之餘,也體會農作的豐收喜悅。目前第二季農作已進行到播種階段,啟校更開放田地讓啟校師生認養,以習得農作種植技術。
民國八十五年啟校的農園藝課程循序發展至今,許多問題於兩校合作前仍無法解決。以師資上來說,雖然校內定期舉辦研習讓老師進修,但特教老師對農作的技能仍無法專精,另外,啟智生的先天性智力不足有時也會危及他們自身安全,像是體力不足的唐氏症和情緒不穩定的情緒障礙學生,通常只能在旁邊觀摩學習知識,這樣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使老師得兼顧啟智生的看護以及學習課程的指導。
社大這些日子的協助改變了啟校的窘境,除了提供人力資源外,也讓校內的園地更有系統性及規模化的發展。在農作學習的指導上,社大師生採用適合當季作物為指導範本,並指導有關農作資材上的購買,讓啟校師生從中瞭解如何辨別農作資材的好壞。而農作培植過程中,主要是由社大師生指導啟校老師,再由他們去執行對學生的實地教學,若啟智生有問題需要指導,社大的師生也會從旁協助。以平地區的20小區為例,上季主要由社大師生幫忙種植栽培,這一季已開放給班級認養,讓啟智生學習播種、撿石頭及澆水、並分辨作物及雜草的分別而正確除草。
第二學期開學至今,因颱風的頻傳,導致農作種植的延遲及整地的困擾,第二季的農作起步即面臨不少困難。實習輔導主任許碧雲表示,感謝社大師生不間斷的熱心協助指導,使農園藝課程能進行地更順利,更讓啟智生體會從無到有的深刻經驗。現今的農園藝課程,除了增加人力資源外,老師在教學上配合幻燈片的系統性教學,使課程變得較簡單及有條理,雖然啟智生不見得有能力能夠親自操作,但至少能夠瞭解農作的流程及相關知識。「社大的參與除了幫助學生在人際的互動外,學生對農作技能的學習也比較不逃避了。」專任老師蘇秋旭說。對啟智生來說,以前或許只是單純覺得老師編派工作給他們勞動,但經由社大師生的參與及教導,間接產生鼓舞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漸漸養成勞動的習慣並有服從的態度,而這樣良好的工作態度對他們未來在職場也有幫助。
兩校的合作至今都建立於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對於未來合作的展望,社大的指導教授張山蔚表示,期望藉由這樣的互助合作,讓啟校師生在未來也有能力去培植農園藝的作物。
<註一>五分地約0.5畝田地。
<註二>嘉義啟智學校田地二分為平地區跟棚架區。其中平地區分為3小區:20小區農作田地、油菜花田地、木瓜(其中一區域保留啟智學校原先即有種植天堂鳥的植物)田地;棚架區也分為3小區:百香果田地、絲瓜田地、草莓的田地,草莓的田地將於十一月十三日正式植苗於盆栽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