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梅峰春之饗宴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大山地實驗農場
2014年梅峰春之饗宴
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2014年3月21日
照片

臺大山地實驗農場2014年梅峰春之饗宴
宜蘭社區大學
KKF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社
2014年3月21日
臺大山地實驗農場2014年梅峰春之饗宴
臺大山地實驗農場以「園來在藝起」為主題,舉辦的2014年梅峰「春之饗宴」,於3月15日至30日盛大展開。今年活動體現嶄新元素,春的繁花勝景,以及一年初始的無限春意。
活動以「園」、「緣」、「圓」、「原」、「緣」為五大主題區域,第一區以農場「園」藝專長來規劃,呈現春天百花齊放的美景外,還展示了梅峰專屬的臺灣一葉蘭品種權系列;第二區除粉紅浪漫的桃花隧道,另還設計有趣好玩的小遊戲,和朋友、家人、伴侶共譜一段「緣」舞曲;第三區以農場結合友善自然、安全、健康的耕作理念,呈現食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大平台上,更布置了許多以「圓」形符號呈現花海景緻;第四區蒐集了許多臺灣中海拔別具特色的「原」生種植物,透過巧思,讓您細細品味大自然所散發出的獨特氣質與韻味;第五區以「源」起溯源為概念,在這裡與您分享農場的往日風情,並搭配植物種子展示,一同來發掘生命的起源。
梅峰原義沒風,因為地形的關係長年很少有風,所以地名取諧音梅峰,創場之初
,沒有美麗的大草原,沒有車馬喧囂,只有前人篳路藍縷的足跡,和與世無爭的一片森林。歷經幾任場長舟車勞頓不辭辛勞的帶領之下,梅峰不斷的蛻變,也種植了臺灣難得一見,數十種品種的紅梅,成了今天名符其實的梅峰。
臺灣大學康有德教授投入其風華歲月十九年,由臺北到農場上上下下八百九十多次只為了實現要「給園藝系學生一個實習的場所」這個夢想。要圓這個夢想,梅峰固然有其天賦條件,但更需這裡的人付出愛心熱情與毅力。建場開發初期,農場真的是一無所有,政府和學校也沒有撥開辦經費及公務預算,要實現理想一切都得靠自己。康有德老師曾感慨地說「這個農場是乞討吃『點心』長大的」,例如教室的課桌椅、黑板,早期學生宿舍裡的床舖等,全是撿臺大校本部丟棄的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
儘管如此,康老師不氣餒,帶著幾位年輕的同仁和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胼手胝足,流血流汗,在困難中自力更生,在堅持中藉著一個個的研究計畫,將教學與研究的格局,一點一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地開創出來。康老師接掌場長後,發展設施栽培、主持馬鈴薯計畫、果樹的引種、香菇栽培、生藥植物試驗、溫帶花卉的引入……等等,以開創農場未來的生機。
臺大山地實驗農場給人『自然風景優美、生態保育良好、園藝景觀的驚艷』這樣的好印象,其實導因於康老師自1973年接掌場長以來,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即使是在最艱困的時期,寧可自己咬緊牙關,也不願砍伐這千餘公頃的天然林木來賣錢紓困;康老師說這是祖先留下來的財富,應留給後代子孫永續使用。
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環境的過渡開發利用,引發大自然的反撲,旱澇疫疾,災難頻傳。山地資源保育的急迫性,農場著手進行場區自然資源的調查研究、造林復育及標本之蒐集保存。進而為環境意識的喚醒,自八十七年七月開始推廣自然教育,舉辦自然生態體驗營,以保存完好的原生天然資源及多年經營的特殊溫帶景觀,與對自然有興趣的朋友共享,農場轉型過程中,開辦『梅峰自然生態體驗營』於2008年成立教育展示中心~~~梅峰會館。
未來除致力提升教學研究品質,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之示範經營外,更積極提升生態體驗營品質,對臺灣山地之資源保育與合理利用進行推廣教育,期望導正國人的價值觀與思考模式,藉以改善環境問題,維護高山環境資源與激發國人愛鄉愛土情懷,達到臺灣高山資源永續利用與發展共享之目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