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畢業即失業? 大學生應培養專長

2008/11/04 16:58
2,69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已連續二年超越全國總失業率,行政院主計處周三公布九月失業率創下新高,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勞動市場相當嚴竣,大學以上的失業率已攀升至百分之五點二六,是所有學歷中最高比率,大學生應如何面對這種盪到谷底的險惡時刻?

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已連續二年超越全國總失業率,行政院主計處周三公布九月失業率創下新高,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勞動市場相當嚴竣,大學以上的失業率已攀升至百分之五點二六,是所有學歷中最高比率,大學生應如何面對這種盪到谷底的險惡時刻?

 政府為搶救這波失業潮,推出多項「促進就業措施」,提供四萬個就業機會,其中由內政部、交通部等部會協調分配出適合年輕人擔任,不需太多專業的工作。內政部第二階段「近貧補助專案」,也想加聘大學生協助普查、統計。但是經濟環境不改善,面對想找更好的工作而不願接受工職的大學生,政府情何以堪?

 政府為紓緩失業而提供四萬個就業機會,並非針對大學生所設,現在每年約卅萬畢業生,不能全都依賴政府幫助立即解決失業問題。

 台灣大學生目前失業,出現「低就業率」和「不願就業率」兩種極端現象。換言之,兩種都是大學生對市場變化的不良適應症。

 例如以菁英自許的國立大學生,許多懷有「高學歷可享高薪」的觀念,多半不願屈就於薪資低、工作時數長、或環境較差等工作條件,自然容易成為「自願失業」的一群。

 另一種則是頂著大學生頭銜,但就學時訓練不足,個人沒有專長,或是根本缺乏就業條件。這些人找不到工作不是短期現象,恐怕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失業率飆高,並非四萬個就業機會就能解決。為減緩大學生雙峰式的失業特色,應加強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的連結,大學生也應致力培養專業能力與競爭意識,而不是一味怪罪經濟不景氣,讓自己在求職過程中不受青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