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來去台北—拉皮整容的大稻埕與昔日風華(下篇,港町與南北街)

2014/03/10 23:13
4,508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西行走出延平北路一段66巷,沿塔城街北行至南京西路,南京西路與迪化街交叉口,右側241-251號是一排的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左側新光商行則為新光集團的發源地;沿南京西路西行過西寧北路,前方的貴德街是最早的洋樓街,日治時代,因濱臨淡水河,且有大稻埕港埠,故名之「港町」。清朝時期,南向的後段是建昌街,西班牙式建築的英商德記洋行曾開設於此,北向的前段為千秋街,街口為怡和洋行,再前行數家的建南茗茶是小包裝茶袋的先鋒;行至貴德街49號附近,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港町文化講座的地方,蔣渭水、王敏川等人,經常在這裡舉行讀書會、講演會;貴德街與西寧北路86巷交叉路口的「基督教長老教會李春生紀念堂」,外觀宛如人的臉龐,右側西寧北路86巷4號即李臨秋故居,這裡夏天會吹著徐徐涼風,又叫「風頭壁」,這幾間民宅的排水管設計成竹節狀,有無竹令人俗、節節高昇的意涵,文史學者莊永明老師,總會抬著頭說:每次走到這裡,都會想起兒時在曬茉莉花的季節,與同伴在亭仔腳追逐,腳邊帶起的陣陣茉莉花香;向前走至貴德街73號,這是陳天來於1923年建造,佔地160坪的錦記茶行,室內陳設豪華講究,據說是台灣第一家使用抽水馬桶的民宅;往前走,即達民生西路底,這裡舊名為舊媽祖宮口,是稻江媽祖舊廟的所在,左手邊就是大稻埕碼頭,舊日往南可達新店、汐止、大溪,往北達淡水出海,四○年代這裡有10餘處露天歌廳,站在映著夕陽的淡水河畔,彷彿飄來歌座的望春風;繼續穿過民生西路,沿環河南路走過歸綏街,就可以看人稱為「鹽館」的辜顯榮豪宅,俗諺:「我不是廖添丁,你嘛不是辜顯榮!」
繼續前行,向東轉入涼州街,即到達迪化街一段的商圈。台北橋到歸綏街為迪化街北街,早期是雜貨大批發及米行,目前是米店、竹器店、金紙店、油行、農具店等老行業的集中地,建築多保留閩南式店面及紅磚拱廊的洋樓;歸綏街到民生西路為迪化街中街,以南北貨為主的熱鬧年貨大街,建築風格有簡潔明朗的現代主義式建築,也可看到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154號的勝豐食品行,就是林藍田的「林益順」迪化街第一崁店,仍保有當時閩南式建築的外觀,105號是人稱大稻埕開基人物林右藻創立於1853年的復振商行;民生西路到城隍廟為迪化街南街,以中藥店為主,建築風格多屬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或混搭現代主義式、洋樓式的建築;往南京西路口方向走,即來到霞海城隍廟,這是全台最早的三個城隍廟之一,每年農曆5月13日是隍爺生日的廟會很熱鬧,近年更成為祈求月下老人牽紅線的國際地標;永樂市場落成於1908年,原名為「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日本商人將有日本印花的布料輸入臺灣,將永樂市場當作布料進口的批發中心,1985年重建,改名為「台北市永樂市場綜合大樓」,一樓是生鮮賣場、生活用品、少數的布匹店家,二樓是上百家各式各樣的布匹零售與批發商,三樓是批發賣場、加工縫製以及訂製區,四樓是美食廣場,2010年,更名為「永樂布業商場」,目前一樓正重修中;迪化街46巷內,陳天來投資落成於1924年的「永樂座」劇院,1931年蔣渭水的葬禮曾這裡舉行,李臨秋也在這當過茶房,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棟建築物了。
1851年,由於林藍田與林右藻的開拓,為迪化街奠定了基礎,慢慢地拓展開發;1860年,天津條約淡水開港大稻埕取代艋舺,使大稻埕成為「乾、茶、布、藥」的集散地,更成為台灣的商業首要之區;1920年後,因淡水河泥沙淤積,發展重心移往台北城內,1945年,但因戰爭茶葉出口減退,加上印度錫蘭紅茶在國際市場突起,台灣茶葉貿易漸走下坡;水運沒落鐵路興起,台北火車站商圈帶來新機,但隨著時光流轉,曾經繁榮街道的成為新城市裡的角落;如今,舊輪廓陸續重建再生,期望文化創意的新空間,能為大稻埕開啟新契機。仔細觀察,從整修中的房舍,可看出傳統閩式建築的深邃結構,許多舊房舍都已整修完成,除了傳統的商品,不少店家也正在轉型經營模式,年貨大街已不只是年貨了!
漫步在大稻埕的街道,可以瞭解人文歷史、欣賞建築美學、淺嚐風味小吃,建議您找個時間,用在地生活的方式去品味大稻埕,走一趟歷經160餘年風華的深度台北微旅行。

背景音樂來源:http://www.jamendo.com/en/track/1093792/day-free
小貼示:
一、大稻埕的範圍為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西臨淡水河,東至重慶北路。在清代以前,只有少數漢人與平埔族在此定居,因為有著曬稻穀的大片空地而得名;又由於濱臨淡水河,河利之便促使大稻埕地區的快速發展,因此也有「稻江」之稱。
二、一市場(永樂市場)、兩條街(延平北路、迪化街)、三大廟(慈聖宮、法主公廟、霞海城隍廟)、四料亭(東薈芳、江山樓、春風得意樓、山水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