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嚐盡 毛家菊逆境自強
【記者馮少菲/嘉義報導】
泰老饕泰式料理的老闆娘毛家菊,小時候在緬甸遭到排華,來台求學和生活又面對重重困難,但憑藉她逆境自強的個性,有目標不斷奮鬥、學習的態度,樂觀地跨過每一個困境。
圖為毛家菊女士。
記者馮少菲/攝影
毛家菊是緬甸華僑,在緬甸出生、長大,緬甸的排華政策,使她受教育的機會不多。毛家菊表示,作為中國人不能忘本,她希望回到屬於自己的國家讀書、念中文。毛家菊,民國七十五年來台灣念書,當時,她年僅十六歲。由於沒有家庭經濟支撐,毛家菊必須靠自己打工賺錢讀書,紡織工場、便利商店、學校餐廳等,都是她工讀過的地方,有時候甚至從晚上做到天亮。即使要兼顧學業與工作,使她勞累不堪,都不能打倒她實現夢想的決心,毛家菊說:「來別的地方念書,抗壓能力就是要勝於別人!」但是,由於私校的學費昂貴,生活越來越捉襟見肘,原本念銘傳大學設計系的她,轉校來到國立的嘉義大學念農業經濟系。雖然不是自己原來喜歡的科目,但她沒有就此放棄夢想,反而以正面的態度去接受逆境的挑戰,不斷奮鬥、學習,毛家菊認為,至少有書可念。毛家菊不打退堂鼓,就此折返緬甸,反而堅持要完成學業。
畢業之後,毛家菊曾經在大型超商、便店商店等工作,由於台語不流利,有時候出現跟客人溝通的困難,但她沒有灰心,反而不斷跟旁人學習,現在已經可以對答如流。工作期間,毛家菊比台灣人都要勤勞,她說:「在外地,就是要比別人強,我能耐苦,老闆說一,我就已經可以幫他完成二了。」上進、刻苦耐勞的工作態度,因而獲得老闆的賞識,很快便升任更高的職位。
為了讓在台灣生活的泰緬華僑同胞,能夠吃得到泰、緬的家鄉菜,於是毛家菊與丈夫開店。憑著對園藝的知識,毛家菊親自種植香料,不僅如此,店裡的裝潢都是從小就喜歡設計的她和丈夫一手包辦。說到對毛家菊的印象,員工劉英表示,毛家菊經歷過重重困難,使她磨練出認真的態度。凡事皆親力親為的毛家菊,也使她成為員工學習的對象。
小小的店,人手不足,食物又現點現做,有些客人會抱怨上菜太慢,有的甚至帶有歧視的意味。面對客人無理的投訴,毛家菊一開始也會在背後偷泣,她說:「聽到有客人說:『為什麼你們泰國人做事都這麼慢?』,心裡就很不舒服!」小時候在成長地被人排擠,現在回到屬於華人的地方,而且擁有台灣籍的身分,別人還是把她當成異類,心中的陰霾難以抹去。毛家菊在人生低潮、失落時,是丈夫吳永康一直在旁扶持,他說:「不用理會他們,一樣米養百種人!」丈夫百分百的尊重、百分百的呵護,令毛家菊有勇氣堅持下去。
毛家菊表示,對於白手興家,覺得很有成就感。毛家菊從來沒有後悔來台灣,若人生可以倒帶,她還是會選擇靠自己實現夢想。現在,她都教小孩凡事要靠自己,她說:「給他們魚,不如教他們釣魚。」毛家菊始終認為,人要懂得自強不息,不倚賴別人,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