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服務之旅 捐單車到泰北
【記者袁鬱佩/新竹報導】
今年十月分,十二名年紀從九歲到五十五歲不等的台灣志工,由新竹內灣鄉豐田村「天人岩屋」屋主黃天人帶隊,前往泰北進行單車服務之旅。這群台灣志工除了把十二部單車及其配件送往泰北清萊「以馬內利恩慈育幼院」外,更希望將台灣最「夯」的單車運動,提倡至泰北當地。
遇到泰國皇太后誕辰紀念日,國內舉辦盛大的單車及路跑活動,單車服務隊員有了一個展現的舞台。 圖片來源/黃天人提供
約莫十多年前,黃天人一家認識了以馬內利恩慈育幼院<註一>的院長,並開始幫助當地院童。黃天人及其妻子將院童名單帶回,在社區中發起認養的活動,以經濟支援泰北的孩子。而近幾年來,他們也會號召青少年志工,出隊到泰北替院童上英文及中文課程,公共電視兩年前曾拍攝「我和我的阿卡朋友」<註二>,記錄了當時這群青少年志工與院童的互動。今年十月十日至十月二十二日,黃天人再一次帶領志工前往泰北,這一次出隊,黃天人希望可以將自身的社區經驗帶到當地,讓恩慈育幼院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發展社區營造及文化產業。
在 「天人岩屋」<註三>的社區經驗中,單車導覽需要結合居民對當地生活的解說,展現其社區面貌,讓一般騎單車的遊客,可以透過導覽認識當地的風俗民情。黃天人希望把在台灣內灣鄉豐田村推行的例子,藉由此次單車服務之旅,讓育幼院一邊提倡單車運動,一邊藉著單車導覽吸引觀光客,達到自給自足的功能。黃天人表示透過這樣的單車導覽,可以增加單車活動的元素,將社會公益及服務學習都納進單車活動中。
此次前往服務的志工有半數為學生,而學生志工中,有些在家自學,有些則為了參與服務請假。黃天人表示,學生志工的家長學習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國外,希望孩子經歷成長跟改變,往後可以自己面對挑戰與問題。另外,單車服務隊隊員都須自費前往,學生志工在無經濟收入的情況下,此次自費的部分多由家長支付。單車服務隊志工彭舒筠表示,為了體驗國外志工生活而參與此次泰北單車服務之旅,她的母親大力支持並提供這次旅程自費的部分。黃天人選擇十月中的時間點出隊,是因十月為泰北學子的寒假假期,育幼院院童有更多時間和單車服務的志工們相處。單車隊隊員有人年紀尚小,或許不懂單車服務的宗旨,但彭舒筠認為,小孩子透過與當地學童一起玩耍,並跟著志工團騎單車,已經將單車生活推廣至當地。台灣學生志工透過服務到境外體驗不同生活,不僅增加文化刺激,也能擴張價值觀及世界觀。彭舒筠表示,當她親身體驗泰北貧窮的環境,便發現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很多。
單車服務之旅行程中,志工們對於當地吃蟲的習慣,並且親自體驗吃蟲的生活感到印象深刻。彭舒筠也表示,她很驚訝這半數的學生志工雖然來到一個較貧困的生活環境中,卻鮮少怨言。另外,在旅程的第九天,碰巧遇到泰國皇太后的誕辰紀念日,當地舉辦了全國的單車及路跑活動來慶祝,單車服務的志工團員和院童們以單車完成十五公里的路程,許多人還拿到大會致贈的金牌。這個經驗對於學生志工來說不僅是個文化體驗,也是榮譽。
泰北當地民眾對於單車導覽並不了解,在發展單車運動上,也沒有台灣發展的進步,因此當地多數人還沒有騎單車的習慣。藉著此次由台灣出隊將單車經驗帶往當地,已經啟發育幼院的人及當地村民開始想要使用單車。清萊以馬內利恩慈育幼院院長林美雲表示,藉由啟發當地民眾騎單車,可以減少民眾騎機車並改善環境污染。單車服務志工隊也將修腳踏車的技術和休閒旅遊的規劃方式帶給育幼院,期望育幼院的年輕人透過這些技術跟規劃落實自給自足。
這十二名隊員結束單車服務之旅後,將自己的單車、安全帽,甚至是自己帶去的換洗衣物全數捐給育幼院。隊員們所捐贈的十二部單車,是育幼院的新寶藏,因為每部單車的市價在台幣六千元以上,比育幼院原有的三十幾部舊型腳踏車擁有較佳的性能。黃天人預計未來五年,每一年的十月分,都帶領一批志工前往泰北進行單車服務之旅,這樣的規劃是為了配合當地院童的放假時間,也可定期的督導當地單車運動及單車導覽發展的狀況。
<註一>泰北清萊以馬內利恩慈育幼院,由林美雲牧師創立於1993年。目前收留的院童有83名。
<註二>「我和我的阿卡朋友」, 公視製作的「同學少年都不賤」節目,兩年多前的外景,曾赴泰北拍攝青少年志工隊。
<註三>天人岩屋,位於新竹內灣鄉,黃天人的工作室兼住家。可以到當地進行騎腳踏車、攀岩和溯溪活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