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純手工製鼓社 鼓聲繚繞廟口六十載【古早味●古早心系列報導】

2014/01/07 15:58
1,902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政大之聲記者/陳蘊凌、高婉瑜、洪與成】追尋著若有似無的鼓聲,穿越彰化線西鄉溝内村的田間小徑,坐落在廟宇旁的傳統低矮房映入眼簾,牆圍上鮮豔的製鼓流程圖,刻畫出永安製鼓社六十年來的朝朝暮暮。稻埕裡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鼓,村裡的孩子們敲打著,傳遞出最純粹的美妙。永安製鼓社的第二代傳人黃呈豐,佇立在一旁,靜靜地注視,溫柔的眼神當中,透露出堅定,正如同他對傳統製鼓業的執著,他說:「我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原料,但沒有關係我會繼續做。」 

 永安製鼓社,是現今台灣僅存的傳統製鼓行之一。傳統的製鼓方法十分繁雜,必須先處理還帶有血腥味的生牛皮,削去脂肪,接著曝曬、浸水後,才能穿繩定型、調音、上色…經過二十多道手續後,才能夠完成一面鼓。過程雖然艱辛,但黃呈豐多年的經驗獲得不少顧客的信任,中華民國金聲武藝協會教練吳正旭說:「他能配合我們的需求去製造我們所需要的東西,然後老闆也比較熟悉,什麽場合用什麽東西這樣子。」遠在澎湖的天后宮也肯定永安製鼓的品質,天后宮委員吳先生說:「啊其實他的鼓很好啊,以前這個鼓打得很響啊,洪亮、洪亮、比較洪亮。」
 黃呈豐投入傳統製鼓業,已經二十多個年頭,他坦誠,從小看著父親製鼓時辛苦的樣子,自己也曾猶豫過是否要繼承,但是父親黃秀安給他很大的力量,黃呈豐回憶:「他都說我很棒,都用鼓勵勝於責駡。他說天塌下來,他會扛著啊。」踩鼓是影響大鼓音色的重要步驟,黃呈豐回憶起兒時協助父親製鼓的時刻,臉上漾著懷念:「我爸爸比較胖,那個鼓要上去踩啊,他都會起個爐火哦,有香腸烤就不錯啊。他去買兩三節香腸烤給我吃,然後叫我上去踩鼓。」感受到父親對家庭的付出,黃呈豐下定決心承接父業,他說:「啊我現在最大的動力吼,就是我每次在製鼓的時候,都會想到我爸爸,因爲我覺得他很偉大,我不能讓他丟臉,所以我會好好繼續做下去。」
 妻子謝素貞在工作上的協助,則是黃呈豐一路上最溫暖的支柱。許多年過去,謝素貞無怨無悔,她說:「做我們這個還蠻辛苦的啦,不過大部分(製鼓業)都這樣,還可以啦。」
 近年來,傳統製鼓業逐漸沒落,除了原物料的不足,與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相互競爭,也是一大因素。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呂錘寬提到:「中國大陸的樂器便宜嘛,大家就貪便宜,便宜沒有好貨。像永安或者是台北市做鼓的,一顆鼓基本上可以用四、五十年。」深知傳統製鼓業未來將面臨更艱鉅的困境,黃呈豐夫婦並未要求孩子繼承永安製鼓,澎湖天后宮委員吳先生表示:「沒有繼續做,這麽好的功夫,很可憐耶。」
 傳統鼓業的衰微,黃呈豐心裡相當明白,但他仍然堅持以古法製鼓,他說:「除非是我沒有那種體力了,我五十幾歲了啦,現在物料也很缺乏,(這種一定會沒落),但沒有關係我會繼續做。」對於黃呈豐而言,永安製鼓社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化的最後根基之一,更是他與家人的回憶、他生命歲月的點點滴滴:「啊我也漸漸從中年步入老年了,現在才會體會我老爸那時候的苦心。」面臨環境變遷的挑戰,黃呈豐的堅持與努力,讓每一面出產自永安製鼓社的鼓,成就無數精彩的表演,讓一陣陣的鼓聲,在台灣各個角落響起,撼動無數人的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