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施肥器」 施肥一次搞定
【記者黃姿敏/嘉義報導】
「植物施肥器」,讓挖土與施肥一次完成,除了方便作業,也促進植物的生長。嘉義市環保局技士蔡中偉先生,發明「植物施肥器」,解決植栽問題。未來,將研發多功能農業工具,結合環保工作與農業發展。
「植物施肥器」尤其適合高密度分布的植物施肥。 記者黃姿敏/攝影
「植物施肥器」的發明,改善了以往在植物施肥上的問題。一般植栽施肥的方式,會先在植物周圍挖洞,再將肥料填入,不僅費時費工,也容易損傷植栽的根系及破壞草被層。但是在施肥器研發後,挖洞和填肥料的作業能一次完成,而在挖土時,能夠閃避植物的細根及預防刺斷較粗的植根,在植栽的施肥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者張讚欽先生表示,現在的施肥作業,比起從前更快速方便,效果很好。除了方便作業以外,其設計符合人體工學需求,使用者不必彎腰即可完成施肥,降低工作疲累及職業傷害的產生。
配合環保概念,「植物施肥器」的主體部分,利用回收後的廢棄不鏽鋼製造。原理類似鏟子,主體為中空管狀。使用時利用施肥器下部尖處插入地表土下約30公分處,肥料藉由中空的管柱下滑至施肥器下部,上提施肥器時肥料便留在坑內即完成施肥,如此一來,便能一次完成挖洞及施肥。施肥器能在不同角度進行施肥作業,特別適用於高密度分布的植物。而除了在施肥上的運用,還擁有其他功能,因前端呈尖狀,也能當作鏟子使用。另外,以「植物施肥器」為主體,結合鑽土機的鑽頭,便能輕鬆鑽出一個個整齊美觀的小洞,便利植栽作業。嘉義農會農藥主辦白政霖先生指出,為符合台灣一般農民需求,目前農業工具皆以機械化為主。由於「植物施肥器」構件簡單,以人力操作,故也適合於用電不便的地區。蔡中偉表示,希望未來將「植物施肥器」推廣到非洲或台灣較偏遠的山區。
當初為便利八掌溪親水公園綠化工作進行,促使蔡中偉構思發明此用具。八掌溪親水公園佔地達11公頃之廣,園區內廣植多種植栽,在環境整理與植栽撫育的工作上須投入不少人力與物力,在市面上找不到符合解決問題的工具來替代,為能提升作業效率於是興起設計施肥器的念頭並予實現。
蔡中偉發明「植物施肥器」,結合環保概念和農業工具,改善植栽問題,在「97年度各機關建立參與及建議制度績優建議案」評選中,獲科技類組榮譽獎。蔡中偉指出,將朝多功能的農業用具研發,把環保工作與農業發展結合,共創雙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