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花蓮優質社區報你知——太巴塱部落
【邱黛咪/撰文】太巴塱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側,隔著光復溪與嘉農溪與西側的馬太鞍部落為鄰。地處花蓮縣的中央位置,東倚豐濱鄉,西臨萬榮鄉,北接鳳林鎮,南臨瑞穗鄉,位在花蓮溪與馬太鞍溪的沖積平原。自台九線轉入光復火車站正前方的台十一甲省道,通過馬太鞍橋、富田橋後,隨即進入太巴塱部落,距光復市區約三公里左右。
太巴塱於行政區域上包括花蓮縣光復鄉東富、南富、西富、北富等四個村,以阿美族為主,約占80%。其總人口約六千人,為全台最大之原住民部落。太巴塱部落於八十四年十二月開始,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之工作,不僅乃花蓮縣第一批社區營造之社區,亦是花蓮縣第一個從事社區營造的原住民部落。
「太巴塱」在阿美語中為螃蟹之意,昔日此地便因多螃蟹而得名。相傳部落的祖先來自豐濱鄉的貓公山一帶,族人依天神的指示而移居到太巴塱。如今在部落東側的山上,還立有「太巴塱發祥地紀念碑」及瞭望塔,記錄著部落的古老文化。每年八月份,太巴塱部落的豐年祭時,族人都會聚集到發祥地駐守,並舉行儀式以告知祖靈祭儀即將開始。
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至今仍保留著許多代表阿美族文化的文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各類木雕作品。在傳統阿美族家屋中的木柱與牆壁皆可見之,此傳統工藝僅有五大主題:太陽、白螃蟹、舞蹈、生活、傳說。其中太陽是代表母親的圖騰,因為阿美族是母系社會,白螃蟹則是他們的吉祥物。這些風格原始粗獷的木雕作品,無論是舊時文物或現代新作,都成為太巴塱部落最常見的文化象徵。
近年來,太巴塱國小更大力推廣木雕教育,孩子們從部落長老口述中重尋祖先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與生活經驗,再從中尋求素材,創作出來的木雕作品,大多展示在校園裡,呈現出傳統與新生的完美融合。
前往部落南富村的太巴塱文化館、阿美族文物展示室與拉度倫文物廣場等地。在這些地方可以看到各種傳統的農具、陶器、刀槍、酒皿、傳統服飾等阿美族文物,還有用箭竹細桿、茅草及黃藤皮,做成的縮小比例傳統茅草屋,以及先人遺留下來的古井和石板遺跡,感受歷史文化的衝擊。
太巴塱部落網站:http://www.weshin.idv.tw/tbl/
聯絡人:林桓智
電話:0918-008344
太巴塱社區營造據點:花蓮縣光復鄉中正路二段17巷1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