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興族群悄悄崛起 美國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為樂活族新節制消費觀 樂活主義反思物質文明

2008/10/15 20:01
2,97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孫凱欣報導

    在當今高科技極度發展,人們衣食無缺之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悄然興起,不但席捲全球,且正在改變世界的面貌與想法。堅持這種生活方式的人,透過消費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實踐,不僅做好事支持環保,保持好心情,個人也健康有活力。康健雜誌網對這樣的族群如此定義:「不只是愛地球,也不只是愛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是兩者都愛的生活方式,跨越地理、種族、年齡的限制,滲透全球和台灣,這就是『樂活』。」據統計,目前在西方社會已有約一億多位城市居民屬於樂活族,在美國每四人中有一人具有樂活理念,歐洲約是三分之一。
 
 

   樂活誌作者英格麗.紐克並提到樂活的精神為:「愛地球、愛動物、愛自己的永續生活態度」,舉凡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意識、生活藝術、熱愛郊外大自然、少油煙少調味的輕食主義、相信美好的正面思維,幾乎都可說是樂活主義的中心思想。「樂活」由音譯LOHAS而來,LOHAS是英文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H(Health)指的是「健康的飲食、生活、身心靈的探索與個人成長」,S(Sustainability)指的是「生態永續的精神」,意為健康和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此名詞最早出現在1998年的書籍《文化創造: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作者是美國社會學家雷˙保羅,他在長達十三年的研究中,發現美國出現一群次文化團體,並且漸漸取代了美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書中對樂活族的定義為:「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
 

 為什麼「樂活」會產生並流行起來?調查顯示,六成九的人認為這是「一種環保、健康的生活觀念的興起」,近五成的人認為樂活的產生是對「過度消費、追求安逸的集體反思」,還有四成七的人認為這是人們「逃離緊張的現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樂活中國網副主編楊秋煜認為,樂活的產生是對物質文明的一種反思,也是一場從每個人內心出發的非暴力革命。金錢與過度的消費並不能真正讓人獲得快樂,反而導致心態失衡,而過度的物質追求、對大自然的過分索取使得生態問題愈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轉而選擇一種有節制的消費觀,以重環保節能的消費行為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邱健一是一名樂活農莊主人,位在台北縣三峽鎮的牛角坑生態休閒農莊佔地五千坪,園內除了農地種植作物之外,還提供民宿供遊客休憩;樂活達人邱健一表示,開設農莊的目的是要為繁忙都市人營造一個賞心悅目的好環境,讓他們能夠放慢腳步,做心靈上的沉澱。耕耘一座農莊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精神及財力,但他認為,樂活的重點不是金錢上的付出,而是心態上的調整;人們除了追求樂活,可能還會無所謂而為,以達到更高境界的心靈享受。
 

 從1990年開始,美國重視健康生活的人,每年以20%的比率在增長;20071月,美國自然營銷研究所同Silvercliffe媒體公司宣布,美國樂活消費市場在2005年的規模數據為209億美元,並且持續成長中,而社會學家也大膽預估,十年內美國將有一半的消費者加入樂活族行列;至於台灣,「樂活主義」現在可能還是比較邊緣的聲音,但將來有希望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