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露宿的困境
遊民露宿的困境
由於嘉義地區清晨5時56分出現15度低溫,創下入秋以來平地最低溫紀錄,因此,警方懷疑這名遊民可能因氣溫驟降而冷死,但也不排除病逝。警方指出,這名余姓遊民是民國26年出生,現年76歲,經常睡在嘉義火車站前,冬天時會睡在火車站前地下道,有時會睡到別的地方。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310270174-1.aspx
印度貧民住在水泥涵管裡,睡覺時拉起簡單的布幔,至少擋擋風雨,比露宿街頭要好很多。
照片
類似的水泥涵管,如果在艋舺附近的淡水河邊,『順著水流方向』在堤防外靠牆固定,每個涵管之間保持固定安全距離,真有颱風或洪水時,也不會阻礙水流(很多中南部的臨時橋,也都是用涵管當橋墩),不失為遊民臨時庇護的權宜措施。
像這種很務實的方法,政府不會這樣做,因為太沒面子了。相反的,政府也沒有能力用什麼有面子的方法,來協助遊民解決露宿街頭的問題。面子,得花兩億舉辦兩天的夢想家,或花400億辦世大運。為遊民花幾十萬,暫時簡陋的處理遮風避雨,太沒面子了。
這都是面子,官員個人的面子和政府的面子,這就是目前遊民露宿的困境。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3-10-27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