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發陷口湖

2013/10/15 09:51
1,932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在雲林地區地層下陷是存在已久的問題,甚至讓原本的務農產業轉變為養殖漁業,但是政策卻沒有恰當的配套措施,導致問題始終沒有被妥善解決。

沿著台17線公路,行經雲林縣的濱海鄉鎮,位於最西南邊的口湖鄉,是被水利署公告嚴重地層下陷的地區之一,每逢颱風、雨季,都面臨著海水倒灌及淹水之苦。

因為地層下陷,現在我們外面海水的水平面,都高於我們內陸至少有兩公尺以上,依照他們調查是,大概(下降)有20公分以上一年,那現在比較和緩了,大概有7、8公分左右。

水門沒關好,海水倒灌進來,這邊都會淹水,(淹到哪裡)淹到膝蓋。

因為魚池多且廣闊如湖而命名的口湖鄉,臨海土地多屬砂質且鹽分較高,農作物生長不易,需靠抽取地下水來灌溉,部分地區因為地層下陷後,遭遇海水倒灌,而農田被鹽化後,便紛紛轉為漁塭養殖地。

以前我們是以農作為主,那因為地層下陷以後,土地就會被鹹化了,那這樣子以前農作物沒辦法種了,那都改為養殖,改為養殖業更糟糕,就是惡性循環,因為地層下陷原因之一就是抽地下水呀!

為了減緩淡水養殖超抽地下水加劇地層下陷的情形,因此口湖鄉大力提倡鹹水養殖,尤其以牡蠣為首,因為農田被淹,無法轉職的老人家們每天靠著串牡蠣空殼來貼補家用,院前屋後堆滿雪白的蚵殼就成為這裡的特殊景觀。

我以前都在做田插秧,可是遇到海水倒灌,淹成鹹水,政府也沒辦法給我們轉作,就改做養蚵,現在也沒做了就幫人家綁這個,不會辛苦啦,但是賺不到什麼錢,一條才1.8塊。

十月的時候就整個拿去吊,這個十條一捆,一個人都穿上萬條、近千條,我現在老了沒在曬這個,只能串這個來賣呀!

現在的經濟制度中,農民總是居於弱勢,長久以來地層下陷的問題,常被歸咎於農漁業用水,事實上工業與民生用水仰賴地下水的比例更高,但政策卻只是將農用的水井封住。

一般現在講的都是鼓勵,不准農民抽,但是也沒有配套(措施),其實農民都需要地下水,因為以前我們用的都是一些自然雨水、水庫,農田水利會的水,但現在都不到這邊,像我們這邊農田打井還沒有打得很深,有的比較淺有的比較深,那像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都是很深,都七、八公尺以上。

近年來雖然地層下陷日漸緩和,口湖鄉以往的淹水問題也在八年八百億的治水方案中看到成果,但是限制農漁業用水的政策,迫使農村老化以及無法提供良善環境讓年輕人回鄉的問題日益嚴重,這是個需要政府與人民一同正視及思索的迫切課題。

記者 雲林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