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津貼加碼飲鴆止渴,國家財政朝不保夕

2007/06/14 03:48
2,94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  孫一信

960614

繼老農福利津貼加碼1000的政策買票提案之後,如大家預期,已經牽動其他現金給付法案的加碼提案,敬老福利暫行津貼將從3000加碼3000到6000元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加碼亦同時將被加到6000元,每年老農增加87億、敬老津貼286億、原住民津貼7億,合計共380億。

  除上述天文數字外,還有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因為敬老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第三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已領取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就不得再領取敬老福利津貼3000元。而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第六條規定經家戶資產調查平均收入未達最低生活費一點五倍者,發給新臺幣六千元;達最低生活費一點五倍以上,未達二點五倍,發給新臺幣三千元。目前領取這項津貼的中低收入老人共計有136,306人,將來可以領取不用經過家戶資產調查就可以核發比中低老人生活津貼優厚的敬老福利津貼,可想而知,這群福利人口版塊將從縣市財源負擔轉移至由中央財源負擔,這筆經費高達98億。所以這次如真加碼成功,則中央政府總負擔每年增加額度將高達478億。

立法院這種不問政府財源、忽視平等原則、不管永續經營、不考慮高齡社會的短線政治操作,將使台灣社福政策萬劫不復。

台灣不同群體的社會福利照顧政策本來就長的不平均,近年來不僅保障最多的那個降不下來,少的要變多卻只調老農,看在其他族群的眼裡頗不是滋味,便爭相要求加碼,在社會福利專業觀點上沒有什麼道理。卻造成現在的津貼制度產生許多光怪陸離現象,例如敬老和原住民有排富,老農就沒有排富;原來敬老排除已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者,在政治壓力下,仍得將其納入;立法院兩度加碼老農,只要改一個數目字,不必提出相對財源,也不必考慮各項社會安全相關福利法規的競合問題。結果暫行的將變成永久的,補充性的變成基礎式的。

若政府仍有380億(先不計算福利人口版塊的挪移)財源提供台灣老人更多之照顧,則現階段應優先提供之福利項目,並非各項津貼的加碼而是應積極拓展老人照顧業務。

例如,行政院剛提出的我國長照十年計畫,十年,也才編列817億。另外如果以老人日間照顧來說,目前在農業地區,一年100萬業務費,就可以經營一個日間照顧中心,提供50個老人全年日間的餐食、健康、學習、休閒等服務,一年380億元,可以支持超過38000個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的運作,為190萬個老人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再以老人居家服務為例:目前居家服務政府最高補助每小時180元,一年380億元,足以全額補助50萬7千個失能老人每週8小時的居家服務。行政、立法兩院若真的良心發現想要編列更多預算照顧老人,則這些方案比加碼各項津貼更能讓老年人獲得實質的照顧,提升其生活品質。

不斷加碼津貼,竊喜的恐怕非新竹縣政府莫屬,因為全國唯獨新竹縣不必經過家戶資產調查,每位老人發給六千元津貼,中央負擔的暫行津貼加碼到六千,新竹縣縣長、財政局長、主計長、社會局長終於可以解脫津貼魔咒,不必淪落到年年社會福利業務考核都吊車尾,不斷面對「有錢發津貼沒錢辦服務」的批評。

將來政府和民眾間將只存在提款機和提款卡的關係,真正最需要兒、少、婦、殘、及需要長期照顧的老人將無法得到適切的福利服務。380億是中央政府對各縣市社會福利設算補助經費的(96年度184億)兩倍之多。沒有穩定和新增財源,將對已經在苦撐的現行社福環境產生預算排擠效果。

    如果國家財政許可有源源不斷的財源,我們當然不會反對加碼,不幸的是我們政府不僅有高達四兆以上的國家債務,在九十到九十四年間更以每年2000-3000億的額度在增加,去年財政缺口亦高達775億。此外,我們還得誠實面對國內戰後嬰兒潮即將老化的高齡化問題,今年我國老年人口為2,301,583人(10.02﹪),到了2015增加為286萬人,2025年增加為458萬人,不到20年光景,老年人口將增加一倍。現在的加碼,必然是未來年輕世代身上的包袱。

津貼加碼後,在立法院待審的國民年金法草案為了讓各項津貼落日,勢必每年增加380億的巨大的社會成本,相對的增加立法上的困難。而且請不要忘記,我國在國民年金這一關之後,還有接踵而來必須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建構。因此看似有利於老人的各項津貼加碼,最後換來的卻是台灣政治操作技倆、國家長遠財政及社會福利制度向下沉淪的開始。

沉痛呼籲立法院各政黨黨團儘速回歸政策制定的正軌,回歸預算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國民年金法等關於制定政策及立法需考量相對財源籌措的規定,以及深刻思考如何建構符合公平正義、世代公平性、保障弱勢的社會福利制度。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