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寮的媽祖廟由來
台南與高雄的邊界也是平埔族的聚落'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還會說自己的祖先都是來自中國
田寮閩客語在台風行 絕對不是漢人大量移入的關係
既然是熟蕃的地盤 漢人會比熟蕃還多嗎?
外國文人也記載
福爾摩莎住民
利用台灣豐富的天然資源
和 和港灣貿易的方便
與外國人商人交換槍枝
福爾摩莎年輕男子
早就已經
持有這種先進的武器
守護家園
※. 17世紀福爾摩莎是歐亞 重要的交通及貨物轉運站
交換槍枝 輕而易舉
而當時大陸 因為閉塞導致無法接觸 快速進步的西洋 醫學
教育 軍事 科技 管理等等..
漢文人仍在吹噓 漢人擁有一身武功
輕功氣功鐵頭功 飛簷走壁刀槍不入
八國聯軍打到中國
(中國人)竟然作法抵擋槍炮
結果一一死亡
這件笑話被流傳至世界各地
而這樣的民族竟然 嘲弄台灣住民是"番"
而台灣年青人在港灣購得西洋槍是輕而易舉
這種先進的武器熟蕃早已人手一把
大部分的漢人配備仍然是一把大刀
縱然如此
漢文人依舊鄙視西洋列國為 ''番''邦稱熟番''愚魯''
※(17世紀 熟蕃持槍合照 的歷史照片到現在學者都在研究是火繩槍還是毛瑟槍)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 光是台東卑南地區繳出的槍械 數量之多 令日本官方驚訝不已
這也是 清軍無法征服生番的最重要原因
漢文人所說的
生番 是''野蠻.未開化''
其實就是
沒有能力 征服''生番''
的醜化用語
歷史寫作的禁忌
就是
不客觀 .不公正 .誇大 .醜化.煽動 誘導 情緒用詞.政治語言
這也是台灣歷史作家
現在還在犯的毛病
(引用不實的句子)
本來就住在城市的台灣熟番
以下是福爾摩莎 平埔族''熟番''龐大的地盤
本人只是略舉一部份
特別強調一下....如果是漳泉民眾打造的村落城鎮
地方名稱就不可能用''平埔語(熟番語)''發音
請注意看''熟生番''的地盤 ....這些地名都是熟生蕃最初的名稱
例如:TAKAU 高雄
荷西時代:TAKAU ㄉㄚ ㄍㄠ ㄡ
大清時代: 打狗ㄉㄚ ㄍㄠ ㄡ 打狗是熟蕃音譯
河洛漢字+閩南話發音 原來熟蕃語音一樣
日本時代:高雄 ㄉㄚ ㄍㄠ ㄡ
日本漢字+日語發音和打狗 和熟蕃語音是一樣的
日本時代仍然保留 古代地名的音.
國民政府: 高雄 ㄍㄠ....ㄒ一ㄥ2
''高雄''是延用日本漢字
北京字發音
和最初原來地名的熟蕃語音完全不同
台灣許多熟番地名經過三個不同政權的改變
熟番地名漸漸被遺忘
例如
高雄:「打狗」
瑞芳:「坩仔賴」
基隆「雞籠」
萬華:「艋舺」
三峽:「三角湧」
大溪:「大姑陷」,「大嵙崁」
新竹:「竹塹」
新埔:「吧哩嘓」
苗栗:「貓裡」
通霄:「吞霄」
清水:「牛罵頭」
霧峰:「阿罩霧」
草屯 : 草鞋墩」
彰化:「半線」
斗南:「他里霧」
嘉義:「諸羅」
民雄:「打貓」
佳里:「蕭壟」
新市:「新港」
玉井:「焦吧哖」
新化:「大目降」
岡山:「竿蓁林.阿公店」
佳冬:「茄苳腳」
恒春:「瑯矯」
滿州:「蚊蟀」
台東:「寶桑」
大武:「巴塱衛」
成功:「麻荖漏」
長濱:「加走灣」
玉里:「璞石閣」
瑞穗:「水尾」
豐濱:「貓公」
宜蘭:「哈仔難」
羅東:「老懂」
豐原 (葫蘆墩)
大里 (大里杙)
(永康-埔羌頭)
清水/牛罵頭
阿蓮鄉..阿嗹
(龍峒..大浪泵)
屏東.. 阿猴
新莊..『武勞灣莊』
貢寮. 平埔族語住地「陷阱」的譯音,
金山..凱達格蘭族住地「金包里」 大甲 :道卡斯族各社的居住地
沙鹿 ...........:瀑拉族 居住地
八里 「八里坌」凱達格蘭族 龜山 (龜崙社) 平埔族社名
松山 平埔族錫口社的故居
北投 平埔族居住地 指女巫
萬丹 西拉雅平埔族居住地
圭母卒 淡水河岸的大稻埕一帶
塔悠(松 山機場、濱江街一帶)
麻豆、秀朗 里族
(ㄇㄚ/)里即吼、麻少翁、
茄拔、龜洞、六龜 、甲仙、篤加.....
( 先略舉一部份 )
以上大部份都是''福爾摩莎''熟蕃 生存的地方
也是當時的精華區
很清楚以上所列 並不是漢人的地盤
既然是熟蕃的地盤
漢人會比熟蕃還多嗎?
''吹噓''好像過了頭
寫歷史提證據
漢文人的 嘲笑.醜化.吹牛.的歷史遺作
時間會一一的檢驗
標題:高雄市田寮發天宮沿革
主祀神明:天上聖母
廟址:高雄市田寮區崇德里月球路12號
聯絡電話:07-6366352
沿革一
公元1661年(順治18年),開台聖王鄭成功將軍收復台灣,有隨軍隊來台擇居田寮鄉小滾水庄【後稱:南路下】『現址:崇德村月球路16號』林氏宗親,感念 天上聖母 護國佑民之德,並為鄉里辟瘟,遂於1668年(康熙7年),專耑程返中國福建省賢良港媽祖祖廟,恭請聖母 金身回駕供祀於林全先生宅廳,並供鄉親祈福消災,信眾有禱必應, 聖母 濟世渡眾,廣失香火,符水為信眾消災解厄,救人無數,神威四播,求神者終日絡繹不絕,塞滿林氏宅廳,經管理人林雲、鄭周、朱欲祈先生等三位耆宿乃發起成立(信仰)管理委員會,邀集鄉里善信籌措資金,擇於林氏宅院蓋一座土埆茅草祭祀壇,遵禮移駕聖母 安座,以利衆信敬拜, 聖母 降諭,賜名『小滾水發天堂』,奠定本宮發展根基,亦為本宮肇基之始。
嗣後數十年間, 聖母 靈威顯赫,一再顯化,靈蹟頻傳,如聖母 手執純金鎮天尺,因 聖母 顯靈失而復得,惜在日據時被日軍掠走;復如 聖母 聖誕慶典,神轎回鑾遽飛升數 十公尺 之高,人神均安等奇蹟,以及眾信常獲聖母蔭佑,化險為夷等神蹟不勝枚舉,流傳千里,致有許多宮廟與信眾,來宮迎請聖母分靈祭祀。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歸還台灣,田寮鄉民重獲安居樂業,宗教信仰不再受壓抑,深感聖母 護境平安,庇祐眾生,乃集資改建祀壇,1959年拆除茅屋,在原地興建稍具規模之堂廟。1987年管理人鄭周先生向高雄縣政府正式提出寺廟登記:【高縣寺登補字103號】立案,1989年組成發天堂信眾謁祖進香團80人前往中國福建省賢良港祖廟,湄洲媽祖祖廟晉謁聖母 ,並恭請一尊湄洲媽祖回駕本堂安座。
1990年11月25日信徒大會,產生管理委員會,訂定組織章程,推選曾池先生為首任主任委員,1991年2月7日 經縣府核備,本宮邁向合法化經營之道。
1992年台灣經濟起飛,田寮鄉厚蒙其利,本宮香火愈加旺盛,曾池主委暨全體委員與信眾一致倡議,二度重建巍峨宮殿,藉以彰顯聖母 德澤,敬報庇護之恩,並奉 聖母 諭准將【發天堂】改為【發天宮】,僅及一年募集數千萬元,並獲林氏、陳氏宗親等數十位大德慷慨捐獻土地540.14坪 ,謹擇二仁溪附近烏山麓如稱前三曲後二曲之龍穴寶地為新廟基地(現址),1991年5月27日 舉行動土改建工程,建築材質採自中國青斗石、樟木,鳩工興建華南式五山五式門寺廟建構之【發天宮】,歷時八年竣工,1999年11月15日 吉時隆重舉行落成入火安座大典,總工程耗費新台幣壹億餘元。供奉【天上聖母】主神、配祀神明玉皇上帝、三官上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觀音佛祖、湄洲媽祖、池府千歲、田都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中壇元帥、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黑虎將軍。
2001年斥資新台幣五百萬元購置廟前民房旱地500坪 ,以前瞻性整體規畫設計。本宮重建工程至此遂告全部圓滿,逾三百年悠久【發天宮】,刻碑銘記,永垂萬世共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