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海角熱潮-海角七號對學生電影工作者的影響

2008/09/25 07:14
4,936次瀏覽 ・ 0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林君襄、莊知耕/電訪報導】

  海角七號自八月二十二日上映以來佳評如潮,在台灣已然成為非常火紅的討論話題。不同於國片常見的沉悶風格與嚴肅題材,海角七號用詼諧、逗趣的方式描述故事,以貼近民眾生活的題材來發展劇情,其高娛樂性吸引了大批觀眾,票房更於九月十八日衝破億元。海角七號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對熱衷於電影工作的學生來說,有必須學習的地方,也有令他們擔憂之處。而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與行銷統籌李亞梅皆認為,學生拍片最重要的是基本功。

娛樂效果為導向 學生電影跟不跟

  海角七號一改過去國片給人的沉悶印象,在賣座之後除了提升民眾對國片的信心,也引起不少人擔心其商業、娛樂導向可能左右國片的發展。對未來想投入電影業的學生而言,海角七號對他們的影響更是比一般觀眾來得大。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唐澄暐說:「大部分觀眾比較喜歡看到情感導向、具感官刺激的電影,海角的導演很不吝於使用這些元素;而學生電影較注重的是意念或象徵。」

  是否該跟進海角七號的取向來打入市場,學生電影工作者有不同的聲音。「三叔公的攝像機」電影工作室成員江柏憲說:「迎合大眾口味也可以拍出個人風格,不一定會流於俗套。」他表示會參考海角七號的風格和方向。正在籌備新片的新銳導演吳星螢,從就讀台灣藝術大學時開始製作電影,她執導的女神分別在2006到2007年間,得到金獅獎和金穗獎等多項大獎的肯定。吳星螢表示,她不會受到海角七號影響而改變拍片風格,即使海角七號完全是商業電影,精準的電影結構依然值得學習。

  電影的功能性可以是藝術表現、教育、娛樂或商業利益等等。適當拿捏大眾口味和個人風格,讓電影不只停留在海角七號發展出來的功能性中,是學生電影工作者投入電影界時的重要習題。吳星螢說:「從學生導演踏入電影界,最大的挑戰是自我堅持,與大眾化的折衷。因為個人創意會被放到市場上去檢驗。」她也表示,海角七號聲名大噪,一定會有很多年輕導演複製它的公式,因此她呼籲年輕創作者要朝「不可被替代性」的目標前進。

海角票房破億 是鼓勵也是壓力

  魏德聖雖然領有新聞局的輔導金,仍因海角七號負債三千多萬,所幸票房一舉破億,也讓國片景氣有希望復甦,這對於想投入電影業的學生來說是憂喜參半。

  唐澄暐說:「海角七號就像國片的王建民,有些台灣人期待看到一部電影代表國片發光發熱,所以給予極大的支持。但如果年輕人拍片必須與負債為伍,這是很大的壓力。」國片確實因為海角七號而有起死回生的跡象,但新生代電影工作者不能只對電影業懷有憧憬,而忽略現實面。吳星螢表示,雖然她認為海角七號帶給這些學生的鼓勵大於壓力,但學生須將凡事當作學習,因為電影業確實苦大於樂。

 

照片

海角七號中的樂團成員。

圖片來源/海角七號官方網站提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ruth (未驗證) ・ 2008/10/12 01:4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ruth (未驗證) ・ 2008/10/12 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