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成功[1/2]
台南縣總爺國小在短短三個月之內,併入文正國小。但是完全沒有教職員工進入文正服務,全校156位學生,也只有16位到文正國小就讀,其他學生分別轉入不同的學校。總爺併入文正國小一案,名為併校,實則廢校。
反觀在台南市的忠義國小,十一年前曾經面臨廢校的命運,卻在經歷了許多轉折之後,不但保留了下來,還完成了校舍的改建,成為台南市具有特色的小學。
比較這兩所學校,有許多相似之處。忠義國小鄰近孔廟文化園區,總爺國小在總爺藝文中心旁邊。地方政府分別為了推動文化園區和藝文中心的發展,打算將兩所學校進行廢併。
除此之外,兩所學校鄰近都有其他小學,在整合教育資源的考量下,廢併校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
但是總爺在短短三個月之內,完成了裁併,忠義國小卻經歷了九年,才確定保留下來並完成重建,這當中的差異到底何在呢?
公聽會的舉辦與否,決定了兩所學校的命運。
[我們尊重民主的價值跟精神,有耐心地願意很誠意地讓民意充分發揮,最後民意也做了很大的妥協]台南市長許添財對於廢校與否有這樣的看法。因此市政府和忠義國小舉辦了多次公聽會,決定學校的去留。
但是一個縣市之隔的台南縣長蘇煥智卻有不同的看法: [合併校沒有說一定要召開公聽會],他認為,廢併校屬於縣市政府的行政權,無需舉辦公聽會。
台南縣政府不願意舉辦公聽會的做法,引發總爺國小學生家長一連串的宿怨陳情活動。
雖然忠義國小訴諸公聽會最終保留了下來,但是市政府和校方都做了相當程度的討論與妥協才有現在的成果。
在學校部分,兩階段的減班過程,從原來的60班,減為30班,再降到18班。整個過程中,還要面臨老師超額,和學區劃分的複雜問題。
市政府則是放棄了將忠義國小做為孔廟文化園區的規劃,在財政困難的過程中,增加校舍重建的相關經費。
保留下來的忠義國小,善用孔廟文化園區的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每年新生報到第一課,就是園區巡禮、遵循古禮奉茶拜師、祭孔子、認識古蹟。
民主是妥協的藝術,忠義國小保留學校的過程,相當程度地應證了這句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