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生物多樣性體驗營
2008.08.23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嘉義市社區大學執行長陳柏濡說:生物多樣性所指的是: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體,包括基因、物種、生態,此三系種的「多樣性」。為了推廣「生物多樣性」概念,由嘉義市政府主辦、嘉義市社區大學承辦的「生活與生物多樣性體驗營」23、24、25日,分別在社大林森校區及蘭潭後山展開,計有來自嘉義市80餘民眾參加,陳柏濡表示:暑假期間,父母憂心長達二個月的假期,孩子的作息出現陋洞,因此規劃小朋友「去處」成了家長的「第一要務」,也是家長最感頭痛問題,而坊間各類才藝補習班、安親班,則想盡辦法「搶人」,孩子的暑假往往是在鍵盤與銀幕前渡過,為了提供家長更多面的選擇,社區大學已經是第三年開辦與生態相關的營隊。
前輩作家葉石濤說:沒有土地—哪有文學?短短八個字道盡人與土地的情感,陳柏濡說:社區大學也深深體悟,沒有土地—哪有生命?沒有生命—哪有生態的連動,為使營隊課程更專業、更緊密,社大也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黑衫軍」的師資南下授課,講師群特別精心規劃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觀、認識我們的溪流、昆蟲標本採集、植物大寶藏、蟋蟀文化等活潑有趣的課程,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鋪陳,更容易導引民眾進入課程界面,學員林春滿帶著二名女兒參訓,她說:暑假期間讓小朋友沉澱心靈,暫時離開書本追求自然,可以有效疏緩學校課業壓力,更可以藉由綠地與陽光的交融,導引小朋友學著尊重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認知,因此;社區大學生態領域的相關活動,我們從來沒缺席。
陳柏濡說:「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必須在地化、必須深耕,它必需有別於單場活動的舉行,也必需有別於社區總體營造,它不能因為里長換人,營造點就跟著停擺,陳柏濡認為;「教育」絕對是「生物多樣性」概念扎根的基礎,除了學校教育之外,譬如:從社區周遭環境生物結構開始,透過課程活動設計,引領居民從小範圍閱讀「我家」附近的基本生態鏈,也透過「夥伴關係的聯盟」以公園為範圍,擴大民眾接觸層面,在引爆民眾「興趣」的同時,順勢尋找參與的個人成為「點的夥伴」,再尋求學校老師、導護媽媽、便利商店、書局、志工團隊形成「線的夥伴」,當公園生態多樣性的「趣味」建立之後,鄰近的山谷、溪流生物多樣性結構,便會是民眾自發性願意去探索挖掘的主題,如此一來么喝鄰近鄉鎮市長或民間社團,運用現有資源架構「面的夥伴關係」就不會有太多的阻力,當「在地的夥伴關係」建立之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在地化便有了希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