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揆出奇招,解套蘇花高—蘇花替代道路?巧立名目?完美折衷?

文字-A A +A


從蘇花高到準蘇花公路替代道路,一日之間,在馬總統關切下,閣揆劉兆玄到交通部長毛治國的說法不同,內閣團隊決策模式有待改進?從年底動工到環評後動工,閣揆劉兆玄到環保署長沈世宏的說法改變,專業環評被怎麼看待?國道規格的省道?如何達成?國道和省道從規劃到施工,差異在轉彎半徑、坡度、路寬以及挖除土方的體積等等專業技術規範上的差異,以省道名義規避國道環評的較高要求,是巧立名目以求解套,還是兼顧環境生態保護、交通安全與迎接大量觀光收入的完美折衷?今晚七點,有話好說!


Call in主題:

蘇花替代道路 能否解決蘇花高爭議?

 預定來賓:

花蓮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施勝郎、

綠黨秘書長 潘翰聲、

淡大運輸管理系主任 張勝雄、

立委 傅崑萁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要小心

這次蘇花替不是偶發事件
是某些利益集團精心策劃的劇本

小心不要中了計

傅崑萁等人目前所想要努力營造的
就是一種「對立」的氛圍
所以他下回使出暴力手段我也不意外(而且他會設法讓自己受傷...宣稱為了"花蓮人"犧牲)

他們先建構「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正當性,然後再建構出「"反對"花蓮人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環保團體」的不理性刻板印象

不要中了他們的計

他們現在已經不敢講開路會帶來地方繁榮

目前最重要的,是破解「何謂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聚焦於此,傅崑萁等人的偏頗立場,自然會被瓦解...

夜貓

ㄧ群不怎麼樣的人做的聰明事 ... 令人瞠目結舌

噯呀

昨天看了"有話好說",還以為轉到他台的政論節目,尤其部分來賓以咄咄逼人的語氣,實在令人不禁搖頭:"是否連公視這最後的一片淨土都被污染了",如同花蓮一般。
花蓮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施勝郎先生,聽到你的言論,真的只能讓人搖頭,質疑你的能力是否可以勝任目前的職務,(原諒我對你的質疑,畢竟你在節目上的語氣比我差上幾倍!)
首先花蓮需要安全回家的路,相對的這不是花蓮人單方面的問題,每個開車到花蓮的遊客也會遇到的問題。難道開了替代道路或快速道路,問題就解決了嗎?那高速公路肇事的次數為何還是居高不下?砂石車就不會在替代道路上狂奔?
花蓮現今最大的問題在哪?如果你不清楚,那我可以免費的清楚的告訴你:首先花蓮孩沒準備好迎接大量的觀光客!舉幾個例子:砂卡噹步道,假日遊客如織,原本可以讓人悠遊的步道,搞的像在排隊一樣。太魯閣裡的遊覽車,比文山溫泉的落石更令人恐懼。進入慕谷慕魚的名額,大都被業者佔據,一般旅客只能望門興嘆。而砂石的濫採,亦是觀光產業的變相破壞。花蓮的準備,可說是百廢待興,偏偏某些人執著在聯外道路上。
花東是台灣的最後一片淨土,乃是因為它的地理條件,儘管出入不便,卻也是花東地區最大的保護傘。如果政府想為花蓮民眾多做一點事,不如在花蓮內需上多加強,讓花蓮的小學硬體軟體設備更優良;一方面給花蓮民眾更多具體的優惠,一方面保護花蓮的美,永續經營,這才是上上之策。
另外,請兩位態度不佳的來賓,應對綠黨秘書長 潘翰聲關於駕照上的語氣致歉,畢竟我們(包括我)對這環境汙染應負的責任相對更大。

yahawa

今天12點看重播時,那個國民黨的豬頭立委不斷離題、操弄挑撥,還拿出事故照片(令人不齒),氣到想call-in進去罵人。
最後,張主任提到要「面對問題」,及分辨起因,研究解決方法,覺得真是說到了重點。
台灣人到底投入多少研究(而不單是多少建設),是相當關鍵的。如果對當地了解的深廣度不足,交通建設和城市發展,以及自然人文資源,是有可能隨著「建設」,而被破壞光的。
曾去過紐西蘭自助旅行,比較東部的山海景觀和部落文化(我也去住過),覺得是世界級的稀有資源。交通一定要發展,但社區文化和基礎研究的投入,使這寶藏能流傳後世,也是不能偏廢的。而這最關鍵的部份其實是與蘇花高無關的,無論政府或民間,都應該趕快加碼去保護和發展。
如何讓這塊因為種種因素而未被大量開發,現在反而成為稀有綠財的地方。能夠找到地方的定位共識,找到穩定而久續的獲利模式(或產業模式),若走西部的發展路線,只是重蹈覆轍,淪為被用完就丟的落後地區而已。

凱西

1. 看完之後,深深感嘆,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對話並不充分。更感嘆的是,政策的形成究竟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上呢?如同潘翰聲先生所言,政府經常略過公共討論階段就把政策丟進環評會,只會造成立場不同的雙方耗費更多時間拉鋸,失去溝通的空間。所以,這一集也只能各說各話了。

2. To 傅先生:您展示那麼多的砂石車禍血淋淋的屍體照片,可惜今天討論的題目並不是「如何降低蘇花公路砂石車肇事率」。還有您認真找了那麼多的資料來證明「環保團體支持重大污染工程通過環評」,我想那些重大污染工程的提案單位都不會認同你的說法。

您提到「抗議的人連駕照都沒有」,難道只有開砂石車的人才能討論砂石產業,或者會開飛機的才能討論兩岸直航。

3. To 施先生:砂石車上坡產生的廢氣是很不環保,那是否可以討論一下砂石運送方式有沒有替代方案,或者產業到底對花蓮的未來有沒有正面效益。還有,並不是只有花蓮人才能討論蘇花高議題。因為按此邏輯,只有原住民能討論台灣的公共議題。

4. To 主持人先生:希望有時候你能夠主持小小的正義,比方說:經常打斷他人發言者,或者發言者玩弄政治語言時,請出面制止。

5. 製作單位:有些不擅長表達立場、情緒容易失控的來賓,並不適合參與貴節目,建議在人選上加以篩選。

謝謝。

essay

那花蓮來的立委真是可鄙啊。講那些落落長的鄙語本來就該儘快打斷的,我們當觀眾的都已經罵出聲來了。

Scott

在這次的節目,我們可以發現於公視節目中少見的謾罵、人身攻擊
中途打斷對方談話的不當強勢發言,更是讓人感到不舒服!
某立委在聽聞學者相左之意見後立即打斷其發言,並攻擊該學者所任教系所
某理事長更將環保團體歸類為"吃飽喊餓(我不知道要怎麼打...)的年輕人"......
本次節目,讓我不知道是否專家學者與異議人士都不受尊重?
這次節目甚至比許多立場偏執的政論節目還要誇張!
大家都知道公視想營造良好公民平台的決心與願景
希望將一些非理性發言(打斷發言、謾罵)的來賓過濾,不要讓這些人挾持公視!
(或是請主持人更加強勢些,好好教導他們一下,什麼才是文明人探討議題該有的態度!?)
伏爾泰有句名言,頗能道出民主政治的真諦:「雖然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
請看網頁上半部:"每晚7:00,一齊在公視頻道,不要對立而要對話,不要情緒而要理性,讓影響力取代收視率,有話好說取代各說各話!"
勿忘初衷,共勉之。

2

加入時間: 2008.02.15

有話好說

加入時間: 2008.02.15
192則報導
3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劉揆出奇招,解套蘇花高—蘇花替代道路?巧立名目?完美折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